III.受(vedana)
“诸比丘,若说有触故有受,你们的意思如何?”
“世尊!有触故有受,我们的意思正是如此!因为有眼触、 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这六种根尘互动的关系, 遂有前述的苦
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中阿含·荼帝经》
当六根、六尘与六识结合,产生触后,如果我们没有察觉触的产生,不能保有正念,紧接着的就是因触而产生的好的、不好的或中性的感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受的产生,也是依一定的条件形成的。就好比在大热天里,当热气(触)碰到皮肤(身)时,同时有所觉知,就有(身)触, 对于一个刚从冷气设备中出来的人,好的感受可能会马上产生,对于一个已在这样的热的天气里走了很久的人来说,不好的感受则可能产生。同样的根、尘、识结合而产生的触,会导致不同的受产生。
![](https://sp-ao.shortpixel.ai/client/to_webp,q_glossy,ret_img,w_300,h_300/https://umbodhi.pbum.org/wp-content/uploads/2024/03/5030770_2634805-1-400x400.jpg)
Source:Freepik | pikisuperstar
如果没有执著于好的与不好的感受的话,感受就只是感受,不会带来烦恼与苦。我们如果只是觉知苦受、乐受或不苦不乐受的生起,而不产生,“我”在受苦,或这不好的感受是“我的”的话,苦就不会产生。就好像当我们清楚地知道有一个好人或坏人走进来时,我们只是知道他进来,而不认为他进来的是我的家时,我们就不受干扰了。
“若对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各种感受,虽身受而心不受,不生爱憎喜厌,则断除各种贪爱。”
《中阿含·荼帝经》
IV.爱(tazha)
当我们把受的生起当成我、我所有时,爱(欲望)就产生了。这是因为,当我们将‘受’当成我,我所有时,就会产生要或不要的欲望、渴求。当这样的欲望产生时, “苦”就肯定接踵而来。
诸比丘,一切在燃烧。诸比丘,何为一切在燃烧?眼在燃烧,色在燃烧,眼识在燃烧,触在燃烧,从眼而生起的苦乐,或非苦非乐的感受亦在燃烧。因何而燃烧?我说此由贪、 嗔、痴、生、老、死、忧悲、苦恼,点着而燃烧。
《相应部·一切燃烧经》
根尘识的结合,触的产生,到受的生起,虽然都在自然定律的轨道中运行着,很多时候却都在不知不觉中被贪,嗔,痴所燃烧,造成了苦苦的苦。
当好的受生起时,我们喜欢这受,产生贪。当不好的受生起时,我们不喜欢这受,产生嗔。当好不好的受生起时,我们不知该喜欢或不喜欢,产生痴。
i)贪(lobha)
贪是对所喜爱的事物有所欲求。我们对眼睛看到的东西 (色),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香气,舌头所尝到的味以及身体所触到的事物产生渴爱,不停的追求好看的,好听的,好闻的,好吃的,好触的东西,而不自觉。我们用了一生又一生的时间来追求这些永远也填不完的欲望。
“没有无贪能够从贪中升起……”
《增支部·因缘经》
我们努力赚钱储蓄,要去旅行,看尽所有美观的,好看的风景事物,去完一个地方,又再想去另一个;我们收集了一张又一张的唱片,想拥有所有自己喜欢的歌,希望想听时就马上可以听到;我们用各种香精(香皂,香水),希望无时无刻,都有香气陪伴我们;我们用不同的食物来满足我们的味觉, 不同时候想起什么味道什么食物,顾不得自己的健康,破坏环境,生物循环等,就是要尝到;我们同时也用尽管道,寻找好的触觉,用冷气机,暖炉,按摩等等的服务。
![](https://sp-ao.shortpixel.ai/client/to_webp,q_glossy,ret_img,w_300,h_300/https://umbodhi.pbum.org/wp-content/uploads/2024/03/2151027567-400x400.jpg)
Source: Freepik
我们就这样追求着不能被满足的不满足,花了好多精神时间,破坏了社会和谐及环境。我们时常觉得,想要什么就可以获得,是自在;却没发觉,我们已被欲望绑得 一点都不自在。事实上,只有当我们停止追求满足时,才不会有不满足!
“贪所应受的祸患较轻,然而,要纠正它为时较慢。”
《增支部·异立经》
一般上, 我们比较少会对自己的贪欲有所戒备,总理所当然地让自己随着自己的欲望行动。这是因为,由贪欲衍生的祸患较轻,一般上不容易察觉。例如,一时的贪吃,并不会马上带来显而易见的不良后果。但是,要对质自己根深蒂固的贪欲,要用的时间就很多。 例如, 在积极减肥的人,会发现,要控制食欲,是多么困难的事。贪欲就好像油油的黑炭,难于去除,我们对某些人事物的贪欲可以是一辈子的。
ii). 嗔(dosa)
嗔心是在我们的欲望无法被满足的时候浮现。嗔心包括了愤怒, 伤心,自卑,压力,妒嫉,排斥等的情绪。日常生活中,我们很轻易的表现出嗔的反应:
电视机前的我们,不停地在不喜欢的画面已出现时,转换着波道。
驾着车的我们,一路上无数次在不好听的声音来找耳朵时,下意识地马上转台。
购买各种清香剂及香精,很多时候是为了遮掩不好闻的味道。 舌头尝到不好的味道时,马上有反胃的反应,并且胃口全失。 身体意识到热时候,自动会站起来开风扇或冷气。不好的念头产生时, 我们马上抗拒,会因而伤心,激动,愤 怒,并且多么希望此念头不会成真。
当我们将这些不好的感官接触视作是 “我”、“我的”时,就会因而生起嗔心。
我看到我最讨厌的人,很生气…
我听到他骂我笨,很伤心…
当我们想着:“某某人伤害了我、正在伤害我、将伤害我”的时候,就已起了嗔恨心。 当我们想着:“某某人伤害了我心爱、珍惜的人、正在伤害我心爱、珍惜的人、将伤害我心爱珍惜的人” 的时候,就已起了嗔恨心。 当我们想着:“某某人善待了我不喜爱、珍惜的人、正在善待我不喜爱、珍惜的人、将善待我不喜爱、珍惜的人”的时候,就已起了嗔恨心。我们就是这样无端端地被激烦。
“如果有一锅被烧得沸腾火滚的水,视力正常的人照看它时也不能正确的认出及看清自己脸的倒影。同样的,当人的心受到嗔恨控制,受嗔恨击败时,他不能看清如何脱离已生起的嗔恨。”
《相应部》
嗔心让我们受到伤害。当嗔心生起时,我们的心充满痛苦和敌意,周围的人、事、物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心,都成为了各种东西、人物、动物,等的敌人。这时,我们无法看到,一切嗔恨是由我们的内在产生的,我们只会埋怨。
![](https://sp-ao.shortpixel.ai/client/to_webp,q_glossy,ret_img,w_300,h_200/https://umbodhi.pbum.org/wp-content/uploads/2024/03/9175132_4062576-1-400x267.jpg)
Source: Freepik
我们生气时,会希望敌人痛苦,希望他们睡不安宁,希望他们遭受祸害,希望他们没有财富,希望他们没有好的名声,让他没有朋友,让他死后不得已投生善趣。然而,由于嗔恨,这七种情形却一一发生在自己身上,令自己饱受煎熬。(《增支部。忿怒经》)嗔心可以驱使我们毫无惭愧地乐于造恶,尽可能杀害我们 的敌人,甚至于杀害我们的父母及自己。简言之,嗔恨可以毁了自己。
“嗔所应受的祸患较大,然而,要纠正它为时较快。”
《增支部.异立经》
嗔恨导致我们失去理智地做了许多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行为,所以所带来的祸患较大。然而,嗔恨的心也可以很快的消失,冷静下来后,一般人都会觉得后悔。
iii)痴(moha)
痴是无明的同义词。其特相是心盲目或无智。痴有覆蔽或不能彻知目标之真实性的作用,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源。愚痴导致贪的行为,也导致嗔的行为,用时也更进一步导致更愚痴的状况。由于不知道我们无法拥有,无法永恒拥有,我们贪着;由于不知道没 有主宰的个体,我们有嗔恚。所以,痴所带来的祸患重,要纠正它为时也慢。我们必须努力修行,开启智慧,方能由无明变成明。
V.取(upadana)
“诸比丘,若说有爱故有取,你们的意思如何?”
“世尊!有爱故有取,我们的意思正是如此!因为对欲乐、 离欲之乐及各种层次的空境生出贪爱,遂有前述的欲取、 见取、戒取及我语取这四种执取。”
《中阿含·荼帝经》
由于贪、嗔、痴,我们紧捉着我们感官接触的事物,产生了执取。 执取的污染心即是对所有事物执着、染取,全力以赴地紧握不放。想要了解执取(upadana)必须将依恋附着 (attachment)、黏着的(clinging)及紧握的(grasping)三个字的意思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确切表达 upadana 的涵意。当然最好是使用 upadana 这个字,因为它的涵意比较丰富,能够使我们以更宽广的角度了解“执着”。
也许,我们怎么也想不到,造成痛苦的并不是别的,而是执取! 我们的痛苦来自于执取!当昏昧的心受到贪、嗔、痴习性的熏染,而不断的生起反应后,迷惑的心会对所接触的六尘产生极大的依恋、黏着、不舍而抓着不放。这种种的产生是因为心误以为依恋、黏着、抓着不放的六尘是属于我或我的。
譬如,因贪欲的习性所引起的反应,必然是经历了非常愉悦的感受,因为依恋于这样的感受或经验,迷惑的心就更想再次经历这 样的感受。这时,因贪的执取就会产生了。
同样的,因嗔恨的习性所引起的反应,一样也会造成执取!譬如,当心经历非常不愉悦的感受后,所仇恨的人或事物的影像将不断地浮现在心,因此心会黏着仇恨的感觉不放,耿耿于怀,想要报复。这样,因嗔的执取就会产生了。
最后,因愚痴的习性所引起的反应,不论是经历了苦、乐或不苦不乐的感受,只要误以为愉悦的感受是我、仇恨的感受是我、幻想的影像是我、压力的感受是我、忧郁的情绪是我等等,心就无法摆脱这种种的想法、感受或情绪。而这种种的想法、感受或情绪就如鬼魅般缠着我们,直到精神崩溃为止!这就是痴的执取了。
![](https://sp-ao.shortpixel.ai/client/to_webp,q_glossy,ret_img,w_300,h_225/https://umbodhi.pbum.org/wp-content/uploads/2024/03/untitled-design-21-400x300.jpg)
Source: Solh Wellness
哪个地方有执著,那儿就有束缚,
不论是面或负面的束缚,两者同样都会捆绑人。
只要执著事物为“我”或“我所有”,
便会产生系缚,而人一旦陷入系缚之中,
就好比身陷囚狱一般了。
执取可区分为四种类: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i)欲取
欲取(Kamupadana) 即是对所爱恋的事物执取,为情欲的执着, 对于贪爱、满意的东西追求、纠缠,包括色、声、香、味、触、 法中的任何一种。
我们每天必须忙忙碌碌地做各种工作,背后的推动力便是在心灵深处隐藏着的贪爱,它是想要得到任何一种东西的根源。我们学习各种学识,以便有一份好的职业;工作上有了成就以后,就去追求那五尘「色、声、香、味、触」的享受。
为什么情欲有这么强烈的力量?因为它是来自欲取,即是对情欲 本身有着很牢固的执取,佛陀才说这是一个直接与世界有关的先决条件。这个世界将会持续转变、遭受破坏、毁灭,主要的因,必然是直接甚至全部都来自欲取。
ii)见取
“见取”( Ditthu-padana) 是执着于自己的见解、观念、主观想像,为第二种执取。
见解为执着的根源。它是由多方面因素,尤其是风俗习惯、文化而形成的,而宗教的教育影响更大。见解的执着大多是来自那公认为最好的风俗习惯、文化或宗教教理。至于那些自己所强烈执着的,也比不上那逐渐受宗教教理、风俗习惯等薰陶所累积下来的见解。也因为如此,会导致不同种族和宗教的冲突。
而由见解,便直接引申我们的行为的模式。若我们执取错误的见解,就会作出许多不对的、会带来苦果的决定。若拥有正见,我 、们就能随顺自然法则,苦便不会产生。
iii)戒禁取
戒禁取(Silabbata-padana) 是第三种的执取,为对自己以前所拥有的戒条和行为方法迷信地执着不放。这包括从远古一直流传下来而没有理由的行持,或对所喜爱的那神奇灵验、具有无比神通力的行持,认为那是不可改变的事情,同时也不愿改变或放弃。
![](https://sp-ao.shortpixel.ai/client/to_webp,q_glossy,ret_img,w_300,h_183/https://umbodhi.pbum.org/wp-content/uploads/2024/03/722db005cba44276bf0217b53429e3a2-400x244.jpeg)
Source: 手机搜狐网
戒禁取的情况很多:比如新年时不可扫地,生活中大小事情都要择个良辰吉日,丧事中各种禁忌,相信鬼神、灵术、神奇动物等。其实那是古人的习惯,但是现在仍有这样执取的人,尤其是风俗习惯和宗教教理方面的事情更为严重。这包括了执取于表面的宗教仪式而停留在肤浅的认知,导致无法进入宗教的核心而从中真正受益。
戒禁取是一种很难改变的顽固执取。因此若要从这个教理改变信仰其它教理,或从一种宗改变信仰另一种宗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执取了几天、几年、几十年来所行持的戒条,将会牢固到难以改变。这和之前的对于见解或错误见解的执着是有所不同的,这里所指的是对行持或心外求法的执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