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编辑:莉欣师兄 & 祎雯师兄
图源: wirestock | freepik
那一天
最终,她还是走了。
当疫情开始肆虐蔓延之时,她最敬爱的婆婆平静地闭上了双眼,结束了九十五载的漫长人生,于此同时, 与帕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 为伴的岁月也默默划上了句点。
可那些与婆婆相处的点滴仿佛就在昨日,那个像小草一样坚强的婆婆,在与帕金森症战斗的日子里经历着健康的起起落落。
但家人与她对婆婆那恒久的爱与耐心,似乎总是在关键的时刻可以力挽狂澜,扭转不乐观的健康情况。可最终婆婆的病情还是恶化了,迎面而来那一个令所有病人家属最难以抉择的问题:“治疗还是不治疗?”
治疗还是不治疗?
图源:aopsan | freepik
若为婆婆进行违背她的心意的可怕手术,就能延续生命,但代价或许是痛苦地延续。如果放弃为婆婆进行手术,她便不必承受更大的痛苦,但代价就是默许了生命永远地结束。
这时她开始反思,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治疗到底是因为病人还有望痊愈,还是只为了让长久陪伴在侧的家属心里好过一些?尽管对她有千丝万缕的不舍,但其实更应思考的是病人真正想要的其实是什么?
从婆婆的病危到离开,她最大的感悟在于“未知的未必会来,可陪伴却可以现在做起”。其实当一个人还活着,永远是善待他最好的时机。当生者已逝,再好的葬礼所能尽的最大的意义也不过是作为让生者能够好好往前走的告别式。
而当今社会最大的盲点在于:“等我有钱、有时间了再当义工或行善以回馈社会”。其实回馈社会并不难,就应从自我修养与善待最亲的人开始,所谓 “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相信人世间许多的善缘都是环环相扣的,自利利他,利他亦是自利,就从屋檐下做起就能播下那善的种子,由善待家中的老幼开始。
死亡不代表结束
图源:presstoto | freepik
从今往后婆婆虽然不能再参与她的人生了,但在所有与婆婆共同存在的岁月里,那些真心的重视,在乎与每份善意终将永远留存在另一个时空与她的生命里。即使有限的生命结束了也从不意味着这段过往关系的结束。
虽然再也看不见,但她会一直都在。
主讲人介绍
韦韵怡师兄现今在太平政府医院担任一名药剂师,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药剂系。师兄曾活跃于各佛教活动,佛学与禅修课程,近期更参与了《海潮汇》马来西亚佛曲合唱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