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俊衔师兄
记得在去年刚入学马大不久,就被佛学会主席询问是否有意承担马大国大佛青营筹委会副主席。当时的我,刚从一个没有佛学会的私立大专,转学来到马大就读学士。从前只能只身前往其他大专参加活动,如今可以在自己所属大专参加佛学会,甚至可以跟佛学会的法侣们一同参与和筹办活动。
尝过没有的滋味,才知道有多难得,才懂得珍惜。也因如此,我很快就答应了下来,决定承担。在整理心得的时候才发现,这原来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线下的大专生活营。
这一届佛青营的主题是三学 —— 戒、定、慧。
佛教是个理智,求觉的宗教,不仅只是一个信仰。因此佛陀的教导当中,可说所有的内容,若不亲自实践,是无法获得其中之利益的。但倘若要实践,对这些教导就至少要有整体的基本掌握和了解,方能循序渐进,次第体悟。
而戒、定、慧,便是佛法修学的实践总纲。若修行是一门课程,那三学便是课程大纲。戒学,为克己以达成自他安乐的修学内容。定学,乃心之培育与训练的修学内容。慧学,则为培养智慧的修学内容。三者相辅相成,所以也称为三增上学。
在为佛青营想包装主题的时候,是从修学三学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戒学,若能圆满,能达成自他安乐。自己持戒清净,不做伤害他人利益的事情,自己自然心安理得;身边的人,也自然无有恐怖。
定学,若能圆满,我们的心将充满力量。心若有力量,专注力、观察力、执行力将随之提升。该做的,我们容易提起心力执行。不该做的,我们也容易克制自己不犯。专注于一事,将变得容易。若想对事物进行观察,也将得心应手。
慧学,若能圆满,我们的所作所为,便能基于智慧,基于最合理的抉择。生活中遇见各种状况,都能做出最恰当的言行举止。
自他安乐,有心力,合理的抉择,人生若能同时具备这几种元素,那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而这几个元素,若想具足,必须跟着教导和指示去实践三学的内容,所以最终提议把主题包装为《美好人生DIY》,而这个提议也被师父所青睐和采纳了。佛陀的教导就是这么地贴切,佛陀指出了方法,也指出了利益,但你得跟着方法Do It Yourself,才能得其利益。
筹备期间,副主席的工作主要就是配合主席的安排协助领导筹委团。但在营期间,副主席也会担任营队的营长。
而在营队期间,我一直有一系列自相矛盾的想法不断生起。主要是,自己深知线下营队的可贵,想好好珍惜每分每秒,也想确保自己的身心状态能保持最佳,以便有足够的精神好好上课,在禅修的环节好好用功。
但同时,身为筹委团的一员,营队的营长,也明白营队课程需要我们的护持,参与者才能安心参与课程。所以每当筹委需要牺牲睡眠或休息时间,处理营队事宜的时候,这两种心理就在不断地挣扎。
一到休息环节,原本想争取时间休息。但看见同行的筹委们因有职责在身,还在忙碌,自己也被他们所打动,想陪他们一起奋斗。但到了课堂上,跟自己的眼皮在做对抗的时候,就总会呵责自己为何不抓紧时间休息。
但,果然只要有心,人的潜能必然是无限的。一开始还会觉得疲累,但后期的时候,只要到了课堂上,就算身心多么疲劳,师父一开始讲课,疲累的感觉也会暂时褪去。
这三天的集训营和七天的佛青营,当然也会有埋怨的时候。虽然不多,但也有出现过一丝丝的悔意。例如:埋怨休息时间不足,埋怨冲凉时间不够,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在家里好好享受学校假期。但打败这些念头,最好的方式,便是看见其中的难得。
埋怨,大多都是因为不懂得感恩,看不见其中的难得,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才会生起。记得在波兰禅营听继程法师开示的时候,师父说过类似的话语:“对缘起有足够深切的体会的话,感恩之心会油然而生。”。
自此之后,每当开始发现自己有埋怨心理,如:不知足、不满足的心理出现的时候,都会尝试善观促成身边事物的因缘,如理思维。而几乎每一次,这些心理都会秒败给油然生起的感恩之心。
就以佛青营来做个例子 —— 马大国大佛青营,是由两间大专的佛学会所合办。而两个佛学会有机会合办,还得是开创学会的前辈们发心成立,经历了几十年的传承才可能发生的。在几十年前的马来西亚,在国立大学成立佛学会,谈何容易。能传承至今日,当中的因缘,又怎会是理所当然的,怎会是不难得的呢?
再来谈谈佛青营所有涉及的人 —— 筹委、营员、前来护持营队的外护、监香们、辅导员、副题讲师、主讲法师继持师父及陪同的显宏师父。大家会前来参加佛青营,都各有因缘。被逼也好,主动参加也罢;带有使命的也好,纯属好奇的也罢。大家可以聚在一起生活十天,交流、讨论、学习佛法,绝对不是理所当然的。这些都是大家所注入的因缘,才成就了这一个独一无二的佛青营,实属难得。
再来从活动模式上去思考,我们一起经历过了疫情,也都参与过线上的活动,甚至营队。试想象一下,倘若此次的营队还是以线上的模式,我们所经历的还会如此生动难忘吗?课堂的笑声、师父与我们的互动、学员之间的讨论、用膳时的交谈,这一切是多么理所当然。但换成是线上的营队,它便是成了求之而不得的。
此外,暂且不提佛教的传承,单谈佛青营,需要具足的因缘已经不胜枚举了,怎么会不难得,又怎么会是理所当然的呢?如果我们在佛青营的每一刻都抱有这样的认知,我们很难不感恩,很难不珍惜。值得埋怨的事情,埋怨的心理,也会百无一存。
此次有幸参加佛青营,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回忆,解行上的增长,我得感恩一切过去的因缘,成就着我们的学习。所有过去和现在的因缘,缺一不可。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今是学时,非是证时”。那就在这段大专难能可贵的岁月里,好好把握每一个难得的因缘,珍惜”学”的机会,好好”学”,用心”学”。毕竟,”学”也是需要DIY,方能实”证”。
VVV追踪我们以获取更多大学生实用资讯与佛学知识吧!VVV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