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建宏师兄
各位青春菩提的老师、工委们,大家好,阿弥陀佛!我来自马来西亚-森美兰,我的名字是陶建宏,今年16岁,所参加的佛教团体是马来西亚佛教文化中心。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分享我的学佛心得及分享。
学佛的秘诀
在我接触佛教之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佛教充满了俗见,认为那是迷信。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一个佛教家庭,我全家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我觉得自己能有缘得闻佛法,是上一辈子所修的福德因缘。
终于,我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皈依三宝!目前我接触佛法已有13年了,我3岁就开始跟随着哥哥姐姐们以及开馨法师学佛。在幼儿时期直到现在中学的我,对于佛法或佛学的基本知识已有足够的了解。
但是,佛法博大精深,我想永远都学不完吧。我很感激我有这个福报能够接触和学习佛法,我觉得学佛能够听闻正法,树立正信真正走上修持的道路。
佛法及学佛能够让我带来无限的温暖、快乐、慈悲等,也让我回归到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
图源:kangbch | pixabay
我认为学佛首先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佛法是无所不在的,一草一木都预示着深刻的道理。
在我烦恼时,佛法像那清晨的甘露点滴了我,使我在烦恼中得到解决方法;在我忧伤时,佛法像那暖人的春风,使我感到温暖;在我怅惘时,佛法像那明媚的阳光指引着我,让我走出迷惘焦虑;在我狂热时,佛法就像清凉的秋雨,让我感到清爽、舒适。
对我而言,学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读经也不是高深莫测的文字游戏,能讲几段佛经更不是为了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博学宏才。
人们不能为了学佛而学佛,为了诵经而诵经。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如果说学佛有什么秘诀,学佛的秘诀就是实践及行动。
走近甘露和春风
图源:陶建宏师兄
除了学习佛学与佛法之外,我也有参与过许多关于佛教的活动。例如:中学生活营扎根之旅,儿童佛学生活营的工委,八关斋戒,卫塞节,禅修等等。
中学生活营扎根之旅是一个充满刺激、乐趣、愉快等的一个生活营。在那里,能够认识到许多的佛教青年,也能理解到生活中许多的形形色色。
也有许多资历深厚的讲师、工委们以及僧众带给我们有关于佛学、生活、生命的出色讲座或游戏,以便让我们有更好的理解和思维来学习。
接着,在我小学的时候也有参加过多次的儿童佛学生活营。在那里能够体验到团康的欢乐气氛、吸收佛学知识以及许多刺激的游戏。当然了,我也有当过工委的体验。在我6年级就开始逐渐的走上工委这道路,由普遍的膳食行堂的职位开始直到现在责任重大的主席职位。
此外,我也参加了八关斋戒。八关斋指的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坐高大床;六,离花香璎珞香油涂身;七,不歌舞伎乐及不故往观听; 八,过午不食。
这八条戒律是佛陀为在家人修行而定制的,因为在家修行的人,家庭、社会种种繁杂物务很繁忙,要想修行佛法,业障也很多。所以伟大的佛陀慈悲怜悯在家众让他们能够过的清净斋戒生活,又能够适应在家普通人生活的特点,所以特别制定了在家修行人的斋戒,就是“八关斋戒”。
这个“八”字,是指的八条严格戒律。在这期间,我们要专心念佛,不起任何妄想执著,一心一意只有佛菩萨在心中。受于这八关斋戒能够得到许多的好处和福报,例如:脱离病苦、消灭罪障、免除横祸、远离恶道、福报优厚、成就迅速、来世贵尊和得生天上等等。
图源:陶建宏师兄
在参加这八关斋期间,能够让心理得到平静、心无挂碍。我也有在八关斋戒当过工委,在每个环节都要提前准备好资料、餐具、法器、经书、打扫等等,为了能够让戒子们(参加八关斋的人)有舒服、舒适、良好的环境下好好的学佛和修行。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参加过卫塞节。卫塞节不只是庆祝我们的佛教教主-释迦摩尼佛的出生、成道和涅槃,更是让佛教徒及非佛教徒明白佛陀的教育观念,即是慈悲关怀众生、关心社会与政治,因为佛教是入世而非出世的宗教。
我的佛学师父每年都有举办卫塞节浴佛活动,我常年都有参加。在我以前小学上佛学课的时候,我总会觉得为什么卫塞节要浴佛?我们所浴的佛是谁?等等的问题。。。直到上了中学佛学课才明白了解到浴佛能代表象净化个人的身口意,更表示佛教徒必须负起责任,着手洗濯这个五浊恶世,还社会清净安宁,没有贪污、暴力、诈骗、邪恶事件等。
图源:truthseeker08 | pixabay
还有,我们所浴的“佛”是释迦摩尼佛还未成佛之前身为太子的身份-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参加卫塞节能够让我们生起恭敬、慈悲感激的心,感谢慈悲伟大的佛陀传授佛法普渡众生。
每个星期六早上我都会跟着师父、法师们和师兄们一起安静的禅修。禅修是确实地了解生命和生命的真理,从而带来人生真正的益处。
禅修能够让我们改变体质、得到无上智慧、能够解压等等。我往常禅修只坐了15分钟就受不了了,在师父和法师的带领帮助下现在可以坐2-3小时。原因是法师调整及教导了我们禅修的心态、姿势、坐姿和呼吸等。有了正确的方法禅修自然容易和舒服多了。
“佛教不是宗教、不是迷信,而是佛陀的教育!”
青春菩提是一个非营利组织、马来西亚大学佛学会旗下网络杂志。青春菩提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组别、内容、帖子、游戏及文章等等。
图源:青青菩提 | umbodhi
在这里,我阅读了一篇文《佛教竟然不是迷信》,和大家分享我阅读完这篇文章的心得、感想及读后感。在文章中,简单提出一些内容,现今的人都称自己为佛教徒,却未参加任何的佛教活动,或对佛教一知半解,也不了解自己宗教信仰的起源、教学等,而认为都是迷信。
总觉得宗教信仰是“拜的神多自有神保佑”的意识而去信仰。但在佛教书籍里声称佛教徒是无神论者,还说明佛教不是迷信。佛教讲究正信,也是正确的信仰。
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很赞同里面的说法。我自己的看法是佛教不是宗教、不是迷信,而是佛陀的教育!文章里面提到了三宝,三宝指的是“佛宝”、“法宝”和“僧宝”。
我觉得佛教最基本信仰和教法是佛教的核心和基础。之所以称为“宝”,因为他们可以救度一切众生,可使众生彻底离苦得乐。因为三宝是佛教的根蒂,所以皈依三宝是信仰佛教和成为佛教徒的前提和象征。
图源:Katerina Holmes | Pexels
在我的看法和角度我觉得现今很多人迷信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宗教,也不愿意去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宗教。现代的年轻人都沉迷于网络,不然就是读书、玩乐、补习等等。。。也不愿意抽出一点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宗教。
总觉得佛学很多东西要学习,会感到烦闷,因为很多学问都很深奥,也不明白当中的意思。因此,便失去了想要学佛的心,而是日日夜夜对着社交媒体,对自己的宗教越来越迷茫,越来越不了解,也不愿意听闻佛法,而导致迷信。
我很荣幸能看到这篇文章,因为读了后我能够提醒或纠正那些对佛教带着“迷信”的人,从而得到智慧及启发。
生活中的佛法
以上述说了那么多我自己学佛的心得、感想、所参加的活动和经历等。我想和大家分享与其他佛学相关的内容。由于疫情的严重传染,导致许多店面、学校、佛学班都不能实体营业,被逼迫大部分转于网络。
图源:Zen Chung | Pexels
我在家上网看见了许多佛学会都有举办线上讲座,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上讲座会后的内容和感想。讲座题目-《无底洞》,现今的社会处处充满着诱惑,生活中我们每天除了面对学习、工作的压力之外,也忙着追求更丰富、更富裕的生活品质。
无声无息中,我们已无法招架巨大又强势的物质和社会的引诱,而选择了屈从在它们之下。我们人的贪欲、欲望像个无底的黑洞,永远都填不满。那佛陀是怎么看待物质的呢?佛陀认为穷苦是苦难的原因,只要获取财富的方式才是正命,佛陀也鼓励我们都有雄心,去追求物质。
佛陀教导我们要取得中道,我们要有正确的知见与心态,因为物质无法带给我们最终的快乐-无常。所以我们要常常勘察自己追求的目标。我个人的看法是追求名利物质,没有分对错,重点于我们该怎么取得和如何正确享用它们。适当的物质名利可以成为资粮,造就生命与学佛的道路。
VVV追踪我们以获取更多大学生实用资讯与佛学知识吧!VVV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