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的生活,多在动态中。因此,我们不只是在静坐时才调和身心,也应在任何动态中保持身心的调和,才能让禅修在生命中发挥更深远的意义。
然而,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提起方法调和身心,对初学者也许会觉得太广而不易掌握。因此,我们可以先在禅堂,跟随老师学习一套完整的基础方法,这方法包含有固定形式的静中修与动中修,如:拜佛、运动与经行等。
在此固定形式的动中修中,老师将教导如何通过专注在动作上来训练心的专注与觉照。初学者在固定的空间(禅堂与禅修道场)与时间(禅期)不断的练习,渐渐掌握此方法的技巧。
以此基础,当回到日常生活中,因了解到时时刻刻应调和身心,即将在禅堂里所学的方法活用于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动态,将禅修的原则——专注与觉照提起来,没有固定形式的活用方法。
日常生活中,动中修,没有固定形式的调和身心,范围是很广的。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吃饭、走路等动作提起专注与觉照,也可以通过培养一些有益身心的嗜好,如:书法、画画、茶艺、瑜珈、音乐、种花、阅读等来调和身心。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放松身心,提起专注与觉照。这不但能让身心放松,也有收摄身心,使身心安定的作用。
除此之外,动中修,也包括在每一生活动作中,提起正知,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应不应该做,适当或不适当的时候做,做得好不好。
如此不断的训练,使心安定清明的功能逐渐的发挥,进而能以清净又敏锐的心观照到生灭流动的动作而体悟其不生不灭的法性。
方法须随身带,随心带,时时处处都是道场,时时处处都是禅,随时随处念念不忘提起方法用功,这样功夫才能成片,对身心也才能产生调和的作用。
释继持
2020年5月1日
于加影清流苑
(行动管制令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