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1.让学员认识六度四摄。
2.让学员了解六度四摄在日常生活里的可行性,并加以实践。
1. 何为六度四摄?
六波罗蜜,梵语 paramita。全称“六波罗蜜多”,译作“六度”。波罗蜜译为度,是指到彼岸的意思。六波罗蜜中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为从世间而达佛道彼岸的法门,所以叫六度。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是摄受,这四法能摄化众生,所以叫四摄。六度是成熟佛道的要目,四摄是利济众生的方便。六度可分成自利利他二道,如施、戒、忍,是利他的福德道;禅、慧,是自利的智慧道;精进是通于二道(自利利他)。
2. 六度的简介
六度法门简表
- 布施-度贪
- 持戒-度毁犯
- 忍辱-度嗔
- 精进-度懈怠
- 禅定-度散乱
- 般若-度愚痴
2.1 布施(dana)
布施(梵文:dana)是舍己为他,故能破除贪心与我执,可以减少对事的执着与爱染。布施可分为三种:i. 财施 – 财施有两种:以身外财物的布施,叫外财施;以身体、生命的施舍,叫内财施。其中以外财施来得较为普遍,依我们的经济能力,去协助身边所需要的人,例如:捐款给慈善机构、不幸人士、灾民或者护持寺院等。而内财施是以自己身体,生命进行布施,例如:捐献器官。
ii. 法施 – 法施是以自己所解所行的佛法,教化众生;或以医药,工巧,文学等种种有益的知识技巧,教授别人。佛陀觉悟后,踏遍恒河两岸,弘法利生四十五年,是法施的例子之一。
iii.无畏施 – 无畏施是救护众生苦难,予以精神慰藉,使其远离恐怖。以我们的关心,赞扬,慰问,聆听能让正处于恐惧,不安的人带来安心,温馨,不再恐惧。例如:打电话慰问天灾后情绪不稳定的亲人。
2.1.2 正确的布施心态
正确的布施可以达到对质自己内心所升起的贪念的功用,但往往许多人在行布施后,变得更加自我,他们会执着于“能布施的自己”为尊,执着“受布施的人”为卑,贬低他人的当儿,并抬高了自己为高高在上,而所布施之物就成了表现自己财富的工具。他们所行的布施不但没令他们放下,反而让他们更加执着。
布施是舍己利他的善法,应在自我感升起前便立即放下,要做到三轮体空,即是不执着于:能布施的自己,受布施的人及所布施之物,以圆满舍心为最胜,应了解凡事皆由众因缘和合而成,应将布施功德回向给众生,而不执着为己有。布施的对象应该锁定为全人类,不分国籍,肤色,性别与宗教。布施的物品不一定要贵重,但能实用之物为佳。
2.2 持戒(sila)
持戒(梵文:sila),是一种道德标准的限制,若人人都好行善道与不自我放纵,即持戒,社会便不会那么的鸡犬不宁了。“戒”的原则是护生,保护自己与他人的权利与自由,不伤害他人的当儿,同时也不伤害自己。持戒是对人类,对众生,而普遍的施予无畏,造成彼此间,无威胁,无恐怖的和乐与自由。例如持不杀戒的,对一切众生抽离杀害心,那么谁不会对他有被杀害的威胁与恐惧了。由此可见,戒并非麻烦与迷信的枷锁,相反的是一种自我与他人的保护。
2.3 忍辱(khanti)
忍辱是度嗔意,亦可以译为安忍。这个安忍,就是忍后还能心安下来。忍辱,不但忍别人给与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所遭遇的境。
佛教的忍辱不是懦弱萎琐,也不是胆小屈服,而是慈悲的表现,使以智慧为导。观照一切皆由因缘具足而所生,一切也将因缘消散而所灭。了解实相后,才能够安忍,并以辱加强护念众生之心。学佛的忍,若无忍辱,易起嗔心,退心。
2.4 精进(viriya)
精进是度懈怠。精进是努力向上,不受束缚而前进,意志和信心不退。
精进(四正勤):
未生之善心令速生 已生之善心令增长
未生之恶心令不生 已生之恶心令速断
精进可分成三大类:
断精进:是勤断一切恶,莫因恶小而为之
修精进:是勤修一切善,莫因善小而不为
求化精进:是努力上求佛果,下度众生
要成就精进,可以修集四力而来:
1.胜解力:深切信解善恶业报的因果道理及菩萨的功德与违反的过失,就越能精进修行。
2.坚固力:应有坚固的决心与恒心,持之以恒。除此之外,更应该在进修时尊重自己,强化自己。
3.欢喜力:在修习过程中,法喜充满,越是进修越是欢喜精进。
4.休息力:不应急进,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休息,以免引起厌倦感。
我们应该利益众生而精进,以大悲,实相为首。
2.5 禅定(dhyana)
禅定即是自心调伏,身心安定,不失控散乱,有正定及正念。修习禅定是要加强心力,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开拓潜能,启发智慧,同时净化人格,培养坚定的体魄。
修学禅定要有信心,有耐心,不断的学习才能成就。修习禅定以静坐为基本的训练及初步的方法,其实念佛,诵经,礼拜等方法一样可以集中心理,从动中修定。我们应该深信定界的轻安自在,身心永瑞,使自己的身心,进入新的境界。修习禅定应与悲智相应,继而引发智慧,才能真正的救度众生。
2.6 般若(panna)
般若的华译为智慧,但它不同于世间一般所说的智慧,它是由正信,修身,行善,断恶,内心发出来的觉照。修学佛法就是修学智慧,唯有智慧才能彻底度一切苦厄。
指挥,是度愚痴,是由禅定所征得的,即所谓“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种智慧并不是世人博学多闻的有漏慧,而是圆融无碍的正智。智慧可以断除一切烦恼,无明与愚痴。
般若可以分成三种:
1.文字般若 – 介绍,表达,应用来了解的工具,如经典,佛曲。
2.观照波热 – 内心思考,在融合与行为意念中。
3.实相般若 – 证悟了宇宙真理,不可言说之境界。
修慧的层次可以分成三种:
1.闻所成慧 – 听闻佛法,亲近善知识,阅读经典,深入经藏等。
2.思所成慧 – 修学所闻的五度而引发智慧。
3.无漏般若 – 闻,思,修不断的修习而来证的智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