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作战手册

Final作战手册又来到学期末尾了,week 13, 两个字,承载着无数学生的痛苦与悲愤。唉!我该怎么办呢?如何从这场考试战争生存下来?相信,这个窘况,大家身同感受——痛苦又无力。为此,青青菩提整合了先辈们征战多年的经验,编辑成”Final 作战手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郑联星师兄

又来到学期末尾了,week 13, 两个字,承载着无数学生的痛苦与悲愤。

Assignment, Group Project, Quiz, Test, video presentation, ……

不知是第几个无眠夜,咖啡喝起来就像药水,对着电脑,麻木地赶着功课。
是行尸走肉,不过日子还能过,不至于崩溃,你自我勉励着。

直到在某堂 Zoom Lecture, 你听到了……

“Alright class, I had changed the final exam to next week!”
——亲爱的教授

啊!多么疼的领悟!

瞬间,这个学期难度从“斯巴达模式”,飙向“扑街,我完蛋了!”。

还有五天,一小时半,全题必答,开卷考试,范围不明……唉!我该怎么办呢?如何从这场考试战争生存下来?

相信,这个窘况,大家身同感受——痛苦又无力。

为此,青青菩提整合了先辈们征战多年的经验,编辑成”Final 作战手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累了的话,倒头就睡吧

图源:hotbak

学期末尾的繁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连续熬夜、没空吃饭、过分摄取咖啡因……丧尸就是这么来的。

倘若你已经长时间未曾休息了,身体状况也不行(头疼、做噩梦、胃酸等)。停下来,就一天,好好放松,休息一天。

放下手头的事情、享受一顿美食、然后倒头就睡吧!

休息片刻,再来应对考试,也无妨。

手册使用前须知

考试 ≠ 人生成败

Game over with glitch effect Free Vector

图源:freepik

大多数人都以错误的方式看待考试……

不知何时,人们开始把 “考试” 与 “人生成败” 连接在一起。97分的成绩,雀跃万分,从此开启了成功人生;68分的成绩,晴天霹雳,我的一生完蛋了。

真的是如此吗?

答案显而易见,你还是活得好好的。

这般的”固定思维“,会让你错过了考试重要的意义——反思自己的错误,对弱点下功夫,开始进步!

我们喜欢幻想出空有的压力,再往自己身上加。我的成绩得是完美的,一切得是完美的。可就因为太完美了,不能达到,那就自我拖延吧……

考试 ≠ 测试你的知识量

Symbols come out of a bulb on top of a book Free Photo

图源:freepik

考试不就是测试我们所学的知识吗?、

是的,在理想世界里。

然而,现实却是,考试并不测量我们学得多少,而是我们的对特定知识的执行能力

换句话说,是我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解决教授们认为可以反映我们对课题的理解能力上的具体问题。

你可以这么想:

假设你是个汽车工程师。你在行业打滚多年,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修理底大杠、更换后悬系统、刹车测试你都会,甚至还能更换整个引擎。

有天,你的朋友的BMW不能启动了,向你寻求帮忙。你答应了,虽然不曾动过BMW。

你觉得是电池问题,于是开始测试汽车的电池。欸,怎么这些扳手都不能用?为了寻找特殊的扳手,你在厂库里翻找了大半天。扳开电池后,你发现电池没问题。你查了查谷歌,可能是CPU出问题了,又开始了另一番折腾。

最终,你放弃了。

朋友把车运进临近的BMW维修中心,5分钟,他们重新设置了CPU,车修好了。

所以呢?你是个糟糕的的汽车维修工吗?当然不是!你维修过那么多汽车,如果这个是你习惯的汽车型号,你老早就维修好了。

问题是,你没有解决问题所需的特定知识和技能。

这份现实问题需求所掌握知识的落差,便是在考试时的

“我以为我懂了,但其实我却什么都不懂”

运动员的策略

一般,我们面对考试的策略是,翻出所有笔记,拼命背下笔记,再做完所有练习题。

”只要我读得更多,塞更多进脑袋,就能考得更好了。“

然后,在考试前一天,你还没复习完。硬着头皮,进考场,考卷上问的都是你来不及复习的——你把时间都浪费在没用的复习上。

我们可以参考篮球运动员是如何准备竞赛的。

打一场篮球赛,策略有上万个,那么篮球队会把每一个策略都练习一遍吗?不会!他们只会整理出争对敌方的最有效打法,然后拼死地练,练到所有反射动作就像在呼吸般为止。

这才是大学考试的策略。

是否怀疑过,那位明明没有准备考试的朋友,问他的时候,看起似懂非懂,考出来的成绩却比你好?(他肯定使用了黑魔法!)

没什么黑魔法的,他不过是在考试前,分析出最有可能出现的考题,然后拼命练习解答这类题目罢了。

Final 作战手册:5个步骤打天下

Step 1: 整合笔记和考试问题

图源:unsplash

建议时间:最少14天前

虽然有点迟,但还是建议大家平时对”有用的讲课内容“做笔记,然后每个周末把笔记整合起来,弄明白课堂内容就行了。这些笔对考试的准备是很有帮助的。

倘若平时有做笔记,那么这时便可”巩固“这些笔记。请把笔记内容浓缩进一张纸,以四到八星期的内容为佳。如此一来,你能更有效背记这些信息,同时复习时也能迅速寻得相关资料。

倘若你不曾做笔记,没关系,那就直接把课堂内容整合进一张纸里。(加油,好过你去啃整个课本)。

然后呢?

分析考试问题。 

我们考试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往往复习一堆与考试无关的知识。

所以,请翻出你的 assignments, tutorials, past year 等问题合集,详细分析:

  • 哪个问题最有可能出现在考试?
  • 哪些问题是每份历年考题里都又问到的?
  • 有几题?哪些是长题?哪些是短题?
  • 哪些问题不可能被问?
  • 哪些课题是可以放弃的复习的?
  • 学长们对这个科目的意见是什么?
  • 教授的教书风格如何?喜欢跟着课本教?喜欢死记硬背?问题脱离常规?

举个例子,我在考量子物理时,考虑到学生们都不明白这个科目,教授一定会问一些死记硬背就能解答的题目,所以我着重于复习已有指定解答方式的长题。不出所料,考题也尽是此类题目。

从问题合集中,筛选出你认为最有可能被问的,然后准备至少两份你的考卷(必须有答案的)。运用你的侦探能力,找出教授在课堂上留下的提示,教授不断强调的概念,把它们纳入你的考卷。

把自己试想为教授,如果你是教授的话,你会如何设计考题呢?

Step 2: 模拟考试一号:自我评估

Closeup of person filling out questionary form Free Photo

图源:freepik

建议时间:最少七天前

整理出你的考卷后,就来个模拟考试吧!

记得是“考试”丫,你没得参考笔记、问朋友、半途休息、使用Google等一切考试禁止行为。尽量切实的模拟“真正的考试”,在一样的时限和条件下,解答这份考卷。

做好题目后,批改自己的答案时,请做个诚实的孩子

  • 注意每个小细节
  • 纠正每个错误
  • 记录你不明白的特定课题和题目类型

这时,你便能看清你的认知误差了——我认为我已理解的 vs 我真正理解的。

注:请别对你此时的表现耿耿于怀。

如果成绩好,那么恭喜你!——你无需那么担心将来的考试。;
如果成绩差,那么恭喜你!——你成功避免一场即将到来的考试灾难。

Step 3: 针对性的有效复习

图源:unsplash

建议时间:最少五至三天前

了解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后,我们得开始反向学习。 

倘若你在解答你的考卷时,时常在同一个题目停滞不前,不清不楚,那么你可能对这个题目的解答步骤,或者相关概念不熟悉。此时,你得翻出课本笔记,针对性的复习相关题目,直到你弄明白为止。

理解明白后,我们得开始主动复习。

拿出一张白纸,用自己的方式,写出你所理解的内容。同样的,没有课本、没有笔记、没有Google——只有你、白纸和问题。

写好后,对比你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是否一致呢?哪里有差别?写错了什么概念?哪些步骤你还是不熟悉?若还有改进的空间,那就重复反向学习主动复习,直到回答此类问题是个反射性动作为止。

当你完成Step 3时,你已经弥补了在现实问题需求所掌握知识的差距,并改善了弱点。你可以开始迈进……

Step 4: 模拟考试二号——熟悉的老朋友

Students doing homework in the park Free Photo

图源:freepik

建议时间:至少两天前

这个时间点,你应该是复习好所有重点了,坐在一旁看着同学们开始发疯、喝着红牛和咖啡混合物、脑袋溢出昨晚背下的信息……

你已做好准备了。

剩下的便是复习你的考卷,直到你和它变成熟悉的老朋友。

我建议至少两天前,把考卷重做一遍。如果考卷背板你了(你答得不好),你至少还有一天能够回顾之前的复习。

STEP 5: 考试前的精神排练

建议时间:一天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你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主动复习,确保记忆还是新鲜的。

此外,你也能做一些精神排练,在脑里“排练”考试过程,看见你自己回答试卷,最后战胜这场战争。

记得,这并不是开心的自我欺骗,不是”试想想你在考试中表现优异,好开心哦!“

去排练出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困境:

  • 脑袋空白
  • 在一个长题中做错,然后得花时间找回错误
  • 电脑出问题(当机、自动更新)
  • 网络出现问题
  • 考试网站出现问题
  • 睡过头了

如果是能事前预防的,那就去做出相关的准备。
如果不能事前预防的,那就排练好相关的对应措施。

做好心理准备,平复好焦虑的心,以最好的状态,面对考试。

最后的小叮咛:记得照顾健康

考试固然重要,对未来或多或少有些影响,但为了考试,赔掉健康就不划算了。

压力了、疲倦了、头疼了……就停下来,歇一会儿,再继续冲刺。

对了,我们也准备了【考试养生秘籍】,让你考试同时,也兼顾健康。

祝你考试顺利,武运昌隆!

 

COMMENTS

WORDPRESS: 0
DISQUS: 0
error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欢迎追踪我们的Facebook及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