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学佛资源
佛教竟然不是迷信?—拜神求财不是真正的佛教?
文:珮瑜师兄 在我身边有很多自称是佛教徒,却从没参加过任何佛教活动,甚至对佛教一知半解的人。 我们对佛教的接触可能仅仅源自于TVB版的西游记,还有逢年过节去寺庙拜拜,烧香拜佛保佑今年全科及格之类的。 也因为不了解,所以很多人都会以为宗教信仰都是迷信。 觉得宗教信仰相信只要拜的 [...]
原来人生的痛苦来自于这3个根源,你的烦恼也是吗?
原来人生的痛苦来自于这3个根源,你的烦恼也是吗?
生活在这样一个处处充满“贪嗔痴”的环境,你的快乐依然是纯正、发自内心、源自于你个人的,还是随波逐流、满足世俗眼光后的快感?是来自于你的无欲无求,或只是你当下欲望的满足? 图源:pixabay 什么是佛教指的三毒?
现代的人, 有时 [...]
道德伪善:别把伪善当作善良
文:诗怡师兄
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 图源:pixabay
你,善良吗?或许我应该问,你,真的善良吗? 善良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也指和善而不怀恶意的人。很多人对善良的定义都在于帮助别人。 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些人是带着目的性去帮助别人的呢?
[...]
【禅修概要】正见
心里是怎样的思想,就会导致与之相应的行为。 禅修的动机要能与佛法相应,进而能通过用功趣向断烦恼,圆满自在的终极目标,正确思想的引导是很重要的。 所谓「正见」,即是与正法相应的正确思想,亦是正确的人生观。这是通过亲近善知识,听闻与思惟正法,熏成内心坚定不移的知见。此正知见将成为我们 [...]
真正的活在当下—觉照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在《心经》里,“照见五蕴皆空“中的”照“,其实指的是佛教中的觉照(Mindfulness)。 图源:网络
觉照:时刻警觉
觉照,就是时刻警觉。对生生灭灭的念头警觉,观察并反省自己的一举一动,感知与感 [...]
西游记—六耳猕猴其实是孙悟空变出来的
文:何珮瑜师兄、李诗怡师兄 《十分钟冥想》这本书里,作者的师父把人的心灵比喻成一条道路。我们的每个想法、念头都是道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 每天接受各种碎片化信息的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大城市里繁忙的马路。莫说一周或是一天,此时此刻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大脑中也肯定闪过无数个和这段文字无关的内容 [...]
【禅修概要】动机
为什么要禅修? 因为要调和身心,进而让内心本然性的定慧功能得以更圆满的发挥。 佛法的禅修,动机就是这么的简单。 但,一般人在修习禅法时,是否就是抱持着这么简单的动机呢? 做任何事,动机很重要,禅修亦复如是。不同的动机,将带禅者趣向不同的方向。不单纯的动机当然也就带往不 [...]
爱情路上,点一盏慧灯
文:陈永净居士(永净老师) 常在不同青年与青少年活动讲课,我发现其中一个最让大家投入的课题就是“爱情”。这个课题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呢?我想,答案其实不复杂,因为爱是延续人类繁衍与生存的自然元素。而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展现。处在青春期中或青春晚期的青少年,生理上,荷尔蒙的分泌推动让我们对异性(少数 [...]
【禅修概要】动中修
我们每天的生活,多在动态中。因此,我们不只是在静坐时才调和身心,也应在任何动态中保持身心的调和,才能让禅修在生命中发挥更深远的意义。 然而,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提起方法调和身心,对初学者也许会觉得太广而不易掌握。因此,我们可以先在禅堂,跟随老师学习一套完整的基础方法,这方法包含有固定 [...]
第一课:佛教的宗教态度
目标: 让学员对学佛过程中持有的态度有所了解
明确地让学员了解学佛目标
理清学员对佛教的误解 一,一般宗教的特色 千百年以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宗教往往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自然宗教、社会宗教、到自我宗教,以及近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兴宗教,普遍上都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