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竟然和大自然法则有关?又该如何以它摆脱烦恼和焦虑呢?| 浩珊师兄 | 净心阁

“缘起“竟然和大自然法则有关?又该如何以它摆脱烦恼和焦虑呢?| 浩珊师兄 | 净心阁

联合编辑:祎雯师兄&靖宜师兄

马大佛学会净心阁第三层已经圆满结束咯~本篇文章会带领大家回顾浩珊师兄对于缘起与世间正见的精彩分享。在好好了解之后就会明白‘缘来’世界是这样的,原来解决烦恼一点也不难。

缘起

这世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会凭空诞生,也不是独立存在,每个事物都是依靠着因缘条件互相依靠以及互相影响才会成立。 这些事物间的因缘条件辗转相依,相互依存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即为缘起。而缘起便是佛法的中心思想。

一般人对因果的想法都是有了因才会有果,有主次之分亦有先后之分。但缘起不一样,缘起是互相依靠和同时发生的。

浩珊师兄举了一个日常发生的例子,当两人吵架后,再见到对方时就会感到生气和郁闷,但他们会认为是因为吵架了所以才会生气,吵架这件事情已经发生在过去,而我们无法改变过去,那么就只能一直生气改变不了心情不是吗?而人有可能一直生气吗?所以过去的事情不是生气的真正原因。

那么按照缘起的思维又是如何呢?根据缘起思维,当下的心情是受到当下的记忆、感受和期待的影响,再次见面的两人发生在当下,回忆起吵架的事情亦在当下,生气的感受也是当下产生的,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现在,只要我们改变现在的想法就能改变这份生气的心情了。

你看待问题的角度符合缘起吗?你是想要改变过去还是活在当下呢?

当你感到烦恼时,应该看当下是什么在互相影响,什么在同时发生才能找到真正的因和缘,才有办法解决问题,止息烦恼。 

 

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杂阿含》

图源:Unsplash

缘起的运作—大自然的法则

“光明和黑暗是同时存在的吗”?

“是的”

黑夜面的地球的另一面是光明;黑暗的影子也是依赖光而产生的。由此可见它们是循环的。

“烛火是如何点燃的?”

“肯定是产生于氧气、燃料和热能同时存在的那一刻。”

它们缺一不可,不分主要次要地结合并生出光亮。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法则,是同时发生、互相影响、一种循环。

缘起看法——“出世间”也恰恰如此。然而在世俗世界中,多数人秉持着的却是“世间”(一般看法)。

顺带一提,这里的“世间”不是物理学所谈论的那种”空间”,而是五蕴身心、思想身心的世间。

图源:Unsplash

图源:Unsplash

世间正见vs出世间正见

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抱有世间正见(一般看法),他们无法超越世俗的正见(出世间正见/缘起看法),因而还抱有烦恼,充满得失心。

“世间正见”和“出世间正见”究竟有什么差别呢?浩珊师兄通过四个层次来看待这两者的差别。

  1. 正见有善有恶

世间的看法是这世上有善恶标准,人会有善恶之分。善恶正见是人们做事的准绳。

这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世间正见导致了人们的行为会受到赏罚影响。

人会因为可以躲避惩罚便作恶,没有回报便不行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己,道德基础薄弱。

出世间的看法则为善恶不是对立而是循环,好比光和暗是同时存在的。善恶并不绝对,而是取决于人有无烦恼,人有贪婪、恐惧、愚痴便会行恶,反之则行善。

世上没有永远的好人和坏人,人在同一情况下可能会有善恶念头交错产生。我们需要帮助有烦恼的人而不是去惩罚他们。

  1. 正见有业有报

 “虽然人们知道有善有恶但还是有潜在问题,可见善恶的正见还不够稳固,因此有了第二层次的正见——有业有报。”

世间看法是众生所有的一切果报,由业力所招感,行为会影响后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这错误地导致人们认为善恶会由善恶记事簿来记录,由神明主宰善恶业报。

可往往现世看不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们反而会怀疑业报是否公平,这也就导致了人们思考起前生后世。

事实上呢,根据出世间,没有独立存在的因,一件事往往是由很多因缘互相影响而产生的结果。

善恶记事簿并不存在,外在的福报、回报和对待也不是学佛的重点,内心的烦恼与否,才是重点。学佛可以知道当下因果,解决烦恼。

  1. 正见有前生,有后世

“解决了有善有恶的问题后部分人仍然错误地认为现世未必有业报,因此“造就”了第三层次的正见 :不是不报 ,而是时辰未到。”

根据世间,业报的善恶会在五趣(地狱、畜生、鬼、人、天)中常流转,因而业报不会只受当下影响,而是包括过去和未来。

这会使人们在无法看到善恶终有报时,只能相信不是不报,而是时辰未到。人们会容易掉入宿命的观念,认为现在无法改变,一切早已注定。

人们觉得前世造就今生,今生造就未来,现在的不幸来自过去。无法看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人们也无法真正地活在当下。

出世间不一样,我们不需要纠结过去,也不需要等待未来的到来。当下的烦恼,当下就会感受到苦恼,当下便受报了,不用等到死后。

同样的,我们该当下如实看待因果,找到因缘,而不是只会看着过去,解决烦恼亦是现在,而不是期待未来的果报。

当下的因改变,当下的果便不同了。

图源:Steven Groeneveld | Unsplash

  1. 正见有凡夫,有圣人

“许多人一旦相信宿命,觉得没法改变现实,就会变到很被动。他们错误认为只能在未来得到想要实现的事物(比如说希望大恶人终究会被惩罚)。因此第四层的正见随之而来。”

世间看法中凡夫愚痴执着,被束缚,不断轮回生死,而圣者看清实相,得自在,解脱生死轮回。

只要凡夫不断提升便可成为圣人,自在解脱。

可是世间不明白每个人都有可能变好,大恶人亦可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们虽然相信人人可以成圣人,但会觉得目标过于遥远,难以达标。

出世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凡圣,认为每个人只要多一份醒觉便能减一分烦恼。不论凡圣,都可以通过学习缘起来看待问题,现观因缘。

缘起是道路,是方法,让我们由凡入圣。

正见引发的行为与目标

进行不同的行为时,拥有不同的正见也会有不同的心态。

在布施时,世间心态是为了回报,但出世间心态是抱着纯粹的善心去帮助别人。

在持戒时,世间心态只是为了不堕入地狱,而出世间心态是为了训练自己不受欲望影响,不重犯错误。

在修定时,世间心态是为了升天,但出世间心态只是为了让心平静,看清事实而非产生妄想。

布施,持戒和修定其实便是三福业。我们修习三福业一是为了依靠人身修行及不断地提升,最后进入佛道,解脱烦恼。二是为了不依靠深入的禅定功夫而生在天上。最后则是为了能发愿见闻佛法。

图源:Unsplash

结语

通过这次浩师兄的分享,我们明白了如果我们对“因”产生错误的认知,便无法灭苦。因缘果是不存在先后、主次,而是互相影响,同时发生的。

因此唯有了解缘起,确立符合事实的正见才能让我们如实看待问题。

除此之外,世间正见过于拘泥于头脑的妄想和烦恼,总是相信虚幻的事物而不是好好看着当下的因果。因此只有具备超越妄想及虚幻的出世间正见,才能真正地止息烦恼。

 

净心阁楼层3——《缘来是这样》管理员心得

缘起是佛法核心。缘——相互依靠,起——同时发生,这一直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世界,甚至是我们的身体以及内心的想法、感受以及意志。这些现象一直随着因缘而改变。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有好的果报(包括减少烦恼,得到快乐),那我们需要一直积极造善因,造善缘。

虽说如此,我们也不能控制着所有的因缘。这会使我们得到不合意的结果。当不合意的结果来临时,这无非是挑战我们对于佛法的掌握有多少,当然这也是区分了圣者与凡夫的差别。

身为凡夫的我们,会一直执着于过去(甚至一直懊悔为何当初会做如此的决定及动作),因而感到痛苦。相信这就是活在过去吧!当然,当不合意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当下也会不好受。可是,我们要观察的是现在不好受的因缘而做出改变。

可能我们觉得努力白费了,可能对于期待落空了,可能是过往的经历,使我们感到不好受。掌握缘起的我们是会改变当下不好受这个心情的因缘——那就是改变想法。

那我们是不是不可以有回忆及期待呢? 并非如此,回忆一定是会有的,要不然我们这几十年就白活了。期待如同我们目标,如果我们没有目标,那我们是为何而活呢?问题是我们是一直活在过去,活在未来还是真正活在当下呢?这需要我们一直去省思。

当我们回忆时,我们是否知道那只是回忆(过往的记忆)?当期待落空时,我们是一直失落还是会当下做出相应适合的改变呢?

掌握缘起就是让我们一直在当下找出真正的因和缘,进而解决问题。当下的一切问题和现象(包括我们内心的感受、想法及意志),都有当下的因缘,要时常审查看看。

上了这堂课后,其实会自问缘起难掌握吗?其实不难,难的是我们一直因为我们的贪、嗔、痴而一直忘了缘起。试想想我们周围、身体及内心不是一直都是随着因缘而一直改变吗?如果我们的想法能一直和这些变化同步并做出适合的改变及举动,那我们不是活得更自在吗?

想和小青一起拜访净心阁?这是我们的邀请函哟!报名表格

VVV追踪我们以获取更多大学生实用资讯与佛学知识吧!VVV

COMMENTS

WORDPRESS: 0
DISQUS: 0
error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欢迎追踪我们的Facebook及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