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死,怎么办?

作者:张志伟

马大佛学会的文宣组给了我几个主题,其中一个就是这个主题《想死,怎么办?》。他们真的好大胆,竟然把想死这件事搬上台面。

或许,这本来就不是什么禁忌话题,只是深藏在许多人的内心,而没有机会好好言说而已。给他们的 “敢” 一个赞!

我是辅导员,也陪伴自己面对许多创伤,即便如此,那 “想死” 的声音也还是在我内心深处,时而我挫折的时候会在我心里冒个泡,只是它的样子真的长得好小好小啊。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有这把 “想死” 的内在声音,甚至会有 “不想活了”、“人生没有意义” 等想法,或许你不孤单,我也曾经拥有这些撕裂和庞大的内在声音。

我第一次出现这个声音,是有一次小学的我不想上学,想要逃学,那时我爸非常生气,拿了一个黄色的塑料管,一直鞭打我。我赶快逃进房间反锁,但在床上越想越难过,认为爸爸妈妈不爱我,所以“好想要死”以便报复一下他们,怎么会这样不在意我的感受啊!

这个“想死”,其实就是内心受挫和难过,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也想要“报复”父母。这“想死”背后不过是渴望爱和理解。

真正“想死“的想法庞大到困住我,是在我进入大学后。因为选不到我要的科系同时人生迷茫了起来(即便我最后换到我要的科系),但那个过程莫名奇妙浮现了 “人生没有意义”、“干嘛要活着” 和 “人生不被爱” 的想法和感觉,之后逐渐地被忧郁的情绪淹没。很幸运的是,那时参与了佛学会,有了许多很好的学长和同伴给予了大量的支持,那忧郁被舒缓了,躲在心里的角落。同时,那时也学习了禅修,感觉忧郁的感觉不再影响我了。


可是,过程中我一旦有犯错、认为自己伤害到别人或麻烦到别人太多,心里会冒出一股非常强烈的自我嫌弃、厌恶和批判的感觉,认为这个糟糕的自己不应该存在,应该被 “撕碎”,应该消失在人世间。那被引发的强烈自我嫌弃的感受,也让我在那两至三个星期进入了非常忧郁的状态,内心里有 “好想死” 的声音。


即便马大毕业后,我在生活中一旦有一丁点不如意或认为自己搞砸了,那”想死“的感觉会如影随形,有些时候,真的很想要一死了之。那时,我内心很疑惑,我大学生活还算顺利,也有佛学会的学长姐罩着,没有经历大风大浪,怎么会有这个强烈的忧郁和想死的感觉呢?


我对自己好奇,怎么内心会有这些想法呢?于是,我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认识自己:阅读心理书籍、参与心理课程、团体辅导、个人辅导以及团体治疗等。我突然发现这些内耗、痛苦的感受和 “想死” 的想法,是来自于我小时候的不容易和创伤,当时那些辛苦的情绪和想法并没有被好好被消化和理解。我的身体和大脑帮助我冻结这些不容易,到了大学,我内心认为我有能力了,开始释放这些纠结和挣扎,提醒我可以好好地照顾自己。

原来 “想死” 的想法,告诉我:你生命里有段时期,真的好痛好苦啊!所以提醒着我,要认识自己、拥抱内耗的感受以及重新照顾这个受苦的自己。

当我可以好好地照顾这个受苦的自己,愿意为那时的自己好好哭、好好地生气、好好地恨。我的辛苦可以被懂,我那时的感受可以被拥抱和尊重。我逐渐开始轻松下来了,内耗的感觉和想法松开了,同时我和父母的关系可以更加靠近,甚至“想死”和痛恨自己的想法渺小得都快消失不见了。

那个过程是一下子就有变化吗?不是的,我从认识自己到松开自己的心结、到最后轻松自如的旅程,我走了8年。我觉得这历程好值得好值得,因为从中小学的情感麻木,大学和工作的情感内耗,到现在的轻松自如和快乐,这份成长,真的转化了我的生命以及生活的品质。

如果你很像大学的我,经历着强烈庞大的情绪纠结、内耗和“想死”的想法,那代表现在的你或过去的伤口在“发炎”,邀请你用更健康的方式照顾自己。

你可以试试看:

  1. 理解有这些内耗很正常并知道 “不是你的错”
  2. 允许自己的感受和纠结,试着探索自己和生命故事
  3. 如果感受到太强烈的情绪纠结和痛苦,可以找心理卫生人士倾诉和求助(有些伙伴如有严重的忧郁症状: 先服药,再协助自己, 会复原得更快。)
  4. 通过许多健康安全的管道如书籍和安全的心理课程,去照顾内心辛苦的自己
  5. 寻找朋友和团体支持以及心理纾解的技巧,缓解内心的忧郁和痛苦感觉。


记得,“想死” 的感觉和想法很正常,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出路。迈向有品质的生活,是要勇敢地面对自己和治愈自己的。

有人说: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但我不认同,我认为:
幸运的人用伤口治愈一生 不幸的人被发炎的伤疤折磨一辈子


因为我勇于治愈伤口,开创了我温柔待己和温暖待人的一生。即便再苦再痛,我也希望你温柔对待自己,被自己和世界拥抱。

COMMENTS

WORDPRESS: 0
DISQUS:
error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欢迎追踪我们的Facebook及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