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Free-Photos from Pixabay
文:Sayalay Vijjaratana(2004年毕业于马大化学工程系)
这世间,众生追求快乐,但往往得不到,为什么?
欲界世间,多数众生以追求欲乐为乐。享受欲乐实是享用过去的善果报。当下生起贪恋却造新的苦因。眼前快乐,未来痛苦。
多少人,顺境时起贪着,逆境时苦恼,被八风卷走。感受随之起伏。向外求的快乐并不安稳。
多少众生为了保护这个“自我”及属于“我的”而不惜伤害其他众生,一再造苦因,反而得不到快乐。
我爱,我慢,我见
学佛既是为了看清“我爱”, “我慢”,“我见”,远离烦恼,心才能安住及得到无过失的快乐。学佛一路上会学习到更高的快乐,如布施,持戒,修习止观等善法的快乐。修持每一种善法时,仍须常保明觉与正念,常自省有无掉入另一种“我”,如:与他人比较,抬己贬他,执着修行成绩等烦恼的污染。无染的善法才可能成为菠萝蜜。
修定至证得禅那暂时抑制五盖。禅那之乐远超欲界之乐。现在快乐,未来投生至梵天界更快乐。修观禅以慧眼(心眼)“看”清究竟名色法,亲征因果业力的运作,破轮回之疑。这是看清生命真相的快乐。未证圣道前,止观只是暂时抑制烦恼。只有体征涅槃,顺次证悟四果道才能逐步断除或减弱烦恼。
初道断除邪见与疑。初果圣者解脱恶道之轮回——永除四恶道之苦的快乐。二道减弱贪嗔痴烦恼的困扰力。三道断除欲欲及嗔恨。四道断除一切烦恼。由于三果与四果圣者没有嗔恨心,他们可能尚会遭到身苦,但绝对不会有心的苦受。而当四果圣者——阿罗汉入般涅槃后,所有过去的善恶业皆不会再起作用,就不再受五蕴身心之苦。所以说:涅槃是至上的快乐。
Image by Noel Bauza from Pixabay
正如《法句经》第202偈:
无火能和贪欲同等,无恶能和嗔恨同等;
无苦能和五蕴同等,无乐能够超越寂静;
在此,寂静既是涅槃。为证涅槃,学佛者至少每年应抽出时间作为禅修期。比如来传法生态林有系统地学习禅修。至今在此禅修的马大毕业生仅出家众已十位,另有法工和义工等。
愿大家皆能依法而行,灭除苦与苦因,找到快乐的正因,最终导向至上的快乐——涅槃。
Sadhu! Sadhu! Sadhu!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