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变富有

就要变富有

文:舜嘉师兄

富有

“富有” 个人的定义就是在自己生活里不需要再为基本的生活开销而忧愁。而要变得富,对一个刚毕业也踏入社会的新鲜人来说确实是存在着一个非常强烈的渴望。

行动管制令,在这个时候来得真是时候,让这个社会新鲜人努力奋斗时,有喘口气的时候,也因为这个因缘让自己有机会学习理财投资和创立自己的被动收入等。又在这个时候追完《梨泰院Class》的连续剧,对“变得富有”更加的期待了。

梨泰院Class 台词节录

 

当大家读到这里的时候会好奇,怎么佛教徒会追逐着金钱呢?

这里也想带大家去看看一些实际的例子,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其实存在着许多公司高层级的佛教徒和佛教徒老板。

至于他们当初会选择创业或是一直往更好的职位努力向上是不是也为了富有,这里我们也不会有答案。可是事实是,他们展现出来的形象就是 – 有钱。有着这些例子,确实是对一位社会新鲜人有着一个很大的要好。

 


图片来源:cookie_studio

那么其实谈到金钱,我们就很容易和贪扯上关系。贪也是三毒之——该当远离。

可是在现今社会里,当我们选择在家生活时,就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另一个现实面是有了足够的资金来维持我们的生活,就能解决生活上的一部分烦恼。所以有钱还是必然的。

这时候,社会新鲜人就会开始去探究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够满足这一块,自己本科领域的工作是不是最赚钱的。同时也会有人开始去研究投资开创自己的被动收入等等。

“生钱”的门户确实很多,可是在修行中的我们,依然需要提起正念懂得分辨哪些收入是正确而不伤害到其他人的。

由于根门的发挥有限,我们得了解到时间和空间中有一些看不见的因素,不能因为一时心急而选择了最快速的方式。有时候为了快速反而需要赔得更多。有了这样的引导,我们在赚取收入的时候也比较安心踏实,烦恼也少了。 

此外,懂得赚钱我们也要学会理财。佛陀也曾教导我们如何理财,而我也相信“有钱人”的佛教徒们都会依着这个理财方式去处理自己的财福。

很多经典里都记载过许多佛教的理财观。其中阿含经里有一句偈语:一份自食用,二份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抚于贫乏。就是把我们的一个月财福分成四份,首要的让自己生活起居使用,同时也让家人能够过上生活。再多一份可以拿来做储蓄或增值也好。最后一份是做布施与供养。

图片来源:jcomp

当我们深信因果业报时,我们都会了解到我们这一世都是自己过去果报生而得来的。

所以在这一世我们也会积极的造善业,多做与善相应的事情为了下一世依然能得善趣。而且在今世得人生也是因过去有修习好三福行;其中最容易做到得就是布施。布施除了个人的修养,其实我们也可以帮助很多人。

就如现在疫情严重的这段时间,若我们处在一个安稳无病害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依着自己的能力去做布施帮助有需要的人。

图片来源:jcomp

 

来自佛光山的一首佛曲 “给”歌词也说到 : 给 是世上最美好的事 ,给 是人间和谐的开始,给的功德不思议,给 使你我有无尽因缘,给 让人们好运能圆。 这里的给就是布施的意思,当我们可以把我们有的无论是财务还是知识,分享出去的时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对一个新鲜社会人来说追逐金钱就是最大的兴趣也能解决生活问题。当问题已被处理妥当的时候,兴趣就能和其他人分享何乐而不为呢。

正所谓择善固执,佛教与佛性并不成等号,而是清楚了解自己的方向并在正见的引导之下做出对的选择。所以我想要追逐富裕的生活,但追逐过程有自己坚持的原则。富有也福有。

 

佛曲 —— 《给》

COMMENTS

WORDPRESS: 0
DISQUS: 0
error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欢迎追踪我们的Facebook及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