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编辑:爱仪师兄&惠侦师兄
每当深夜时,你是否经常睁着眼睛不准备入睡呢?究竟是失眠、有工作还是纯粹不想睡呢?你真的了解熬夜吗?熬夜究竟会给你的身体带来什么影响?是否想过熬夜会有好处吗?那你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熬夜习惯吗?一起来了解吧!
图源:diana.grytsku | Freepik
首先,让我们看看各种熬夜的类型吧!
这类熬夜的人大多是因为有任务或者工作不得不晚睡。
这类熬夜的人是习惯了晚睡,不到时间他们是无法入睡的。
这类人群是因为夜晚在床上辗转反侧都无法入睡,脑袋里会有不良情绪循环播放,思绪放飞自我。
这类人熬夜大多是因为白天时间无法自由分配而产生一种报复心理,他们会经常熬夜、不睡觉、佯装轻松、放纵自我的方式来证明只要不睡今天永远不会结束的错觉来自我安慰、自我欺骗。
这类人群大多因为新冠疫情间干扰到他们的日常活动和环境,而让人无法保持正常的生物周期节律。
图源:cottonbro | Pexels
了解了不同种类的熬夜类型,不知道你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熬夜党呢?那你熬夜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白天一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甚至回到家后仍然要对着手机电脑做好手头的任务。到了深夜,终于忙完了,却不想要立刻睡觉。而是选择做一些消遣,以便能够娱乐自己,好好享受一下无人打扰的时间。
实在是难以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睡前还在不断地刷手机、浏览社交媒体、看剧等等,不知不觉就已经超过了原本应该入睡的时间。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非常难以戒掉了,睡前不刷手机就感觉自己更加难入睡!
现今社会压力大,大学生们的课业也繁重,自然而然地就累积了许多压力。而在生活上的种种事情也可能导致焦虑的情绪挥散不去,甚至烦恼到难以入眠。有些人甚至会躺在床上想起白天时的种种,心里可能还会想着:“如果当时候我是这样/那样做就好了!”。即使早早上床睡觉,也因为想来想去、翻来覆去的,也就成为熬夜了。
夜已深了却仍然还未完成手头上的任务,例如功课、报告和复习等等。有些快要到期限的任务更是令人紧张地想要加紧完成。自然就会选择继续完成而不是上床睡觉了。有些时候也因为有突然产生的灵感,而不得不继续自己的进度,深怕第二天醒来就忘记了,所以也会选择牺牲掉睡眠时间了。
不知怎么的,越夜越精神!甚至还处于亢奋的状态,毫无一丝睡意,躺在床上根本就无法入睡。所以宁愿爬起来做点其他事情,渐渐地,入睡时间也就越推越晚了。习惯了迟睡后,想要早睡时都会因为非常精神所以无法入眠。
这些种种的原因,最后都会导致我们有晚睡强迫症,证明即使自己已经深知这个时间理应要入睡了,不然对自己的健康与精神都不好,可是还是无法早点睡觉。
图源:tirachardz | Freepik
了解了熬夜类型与原因,来看看熬夜对身体的影响吧!熬夜真的只会给身体带来坏处吗?是否带来好处呢?
熬夜会使我们超负荷用眼。短期来看会容易引起眼肌疲劳,长期下来则会出现眼睛疼痛,干涩,发胀,而诱发结膜炎、角膜炎和眼底黄斑水肿。
听力细胞是需要靠休眠修复的,而熬夜会导致睡眠不足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长期熬夜还会导致太过疲累,免疫力不足而发生突发性耳聋。
熬夜导致应该在晚上休息的交感神经被迫持续运作,如果长期晚上11时以后才入睡,交感神经是无法得到充分休息的。晚上持续保持兴奋状态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疲劳嗜睡等问题。
熬夜使肠道细菌无法根据时间规律变化,导致肠道菌种和菌量失调,进而影响肠胃正常运作,症状如腹胀、腹痛、消化不良、消化性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会容易发生在经常熬夜的人身上。
熬夜会导致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失调,进而引发皮肤干燥、黯然无光、痘痘、粉刺、黑斑、容易出现皱纹,暗疮等问题。
熬夜导致不良荷尔蒙变化,进而降低代谢率、肌肉减少、脂肪增加,加剧饥饿感。让你忍不住想吃宵夜。
长期熬夜使我们睡眠不足,因而引发感冒、肠胃感染、过敏、情绪不稳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
图源:Suzy Hazelwood | Pexels
可见,熬夜对我们身体的伤害非常地大,甚至还会影响我们在做日常任务的效率。身体的健康真的非常重要,所以尽量快点改善自己习惯熬夜的坏毛病吧!那有些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熬夜的习惯呢?我们一起来了解看看:
其实我们可以在白天中挪一些空闲时间给自己稍作放松。例如可以在忙碌了两、三小时后小休十五至二十分钟,利用这段时间消遣一下,晚上就不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一整天都没有个人时间了。
提醒自己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就要放下手中的事物去睡觉了!而且睡前的三十分钟到一小时最好就别再使用电子产品,因为电子产品的光线会扰乱我们的生理时钟,导致我们更加难入眠。所以最好也要设定时间提醒自己是时候放下电子产品了。
这样可以避免睡觉时这些扰人的想法仍然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因为写下来了也可以等于是一种抒发,抒发了以后我们就会感觉比较安心了。如果心事与烦恼还是挥散不去,就要认真地告知自己光是想是没有帮助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专注于当下,或者在第二日付诸于行动。
躺在床上后有时候会突然想起什么,所以这时如果有本笔记本在床边,就可以先记下来,那就不会担心第二天醒来后忘记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睡前先在笔记本记下明日的待办事项,就不会那么不安了。
我们可以在白天进行一些运动,或者在睡前做瑜伽或伸展操,亦可以静心打坐。这些活动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上放松,就会比较容易入睡。同时午觉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尽量保持在十五至二十分钟里,否则午觉睡太久养足了精神,就导致晚上更加精神百倍了。在饮食方面也可以避免吃太多巧克力,睡前少喝茶或咖啡等饮料,因为这些食物摄取过多就会导致较难入睡。
每一天都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睡觉,不要太迟,慢慢地把自己的生理时钟调回来。这样我们就会一旦到了时间就自然有睡意了。我们也可以保持一些睡前习惯,例如洗个澡、看一下书等,来保持睡前的仪式感。
读完以后是否更了解熬夜了呢?那么现在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熬夜只会给身体带来无穷的坏处,不要妄想熬夜会让你身体变得健康。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是好好的按时睡觉吧!
VVV追踪我们以获取更多大学生实用资讯与佛学知识吧!VVV
作者:张志伟 马大佛学会的文宣组给了我几个主题,其中一个就是这个主题《想死,怎么办?》。他们真的好大胆,竟然把想死这件事搬上台面。 或许,这本来就不是什么禁忌话题,只是深藏在许多人的内心,而没有机会好好言说而已。给他们的 “敢” 一个赞! 我是辅导员,也陪伴自己面对许多创伤,即便如此,那 “想死” 的声音也还是在我内心深处,时而我挫折的时候会在我心里冒个泡,只是它的样子真的长得好小好小啊。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有这把 “想死” 的内在声音,甚至会有 “不想活了”、“人生没有意义” 等想法,或许你不孤单,我也曾经拥有这些撕裂和庞大的内在声音。 我第一次出现这个声音,是有一次小学的我不想上学,想要逃学,那时我爸非常生气,拿了一个黄色的塑料管,一直鞭打我。我赶快逃进房间反锁,但在床上越想越难过,认为爸爸妈妈不爱我,所以“好想要死”以便报复一下他们,怎么会这样不在意我的感受啊! 这个“想死”,其实就是内心受挫和难过,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也想要“报复”父母。这“想死”背后不过是渴望爱和理解。…
笔者:常恩 我是谁? 要谈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底什么是“我”。 佛教里我们常讲“无我”,不是说“我”是不存在、没有的,而是“我”这个主体其实一直经历的变化。这个“我”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组成。第一个“色” 是物质,就是指我们的身体,后面的四个简单来说则是指我们的精神现象(心的活动)。所以,我们其实是由不同的元素因缘和合而成,“我”其实不是单一存在,所以称作为“无我”。 不知大家有没有察觉,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变化。从生理上,从一名手臂般大的婴儿长成高大的身躯;性格上也可能从一名不怎么爱说话的人变成可以在台上滔滔不绝的分享者。看着这一些变化,如果说要“做自己”,那到底是哪个阶段的自己呢? “我”变化的意义 正所谓“一切唯心造”,我们每一天所呈现的自己,其实都是由我们的“心”所主宰。如果我们的心是善的,我们的行为就会是好的;反之如果心是不善的,我们的行为则是不好的。一切现在的行为,会决定我们以后会得到什么结果。“我”的变化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自我改变、自我修正,可以自己做主要成为怎样的人。 要“做自己”,可以问问要做的是 “善”的自己,还是“不善”的自己。如果我们培育善心,行为是好的,比如乐于助人、时常随喜别人的成就、乐于分享,做这样的自己很好。可是,如果我们不善心偏重,比如脾气暴躁、懒惰、自私,做这样的自己就显得不好了。在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人以“做自己”为理由,说话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想抱怨或想求人就开口。如果别人提点他,他说这就是自己的性格,无法改变。 以“四正勤”为导向的变化 既然我们的身心一直经历变化,我们就要一直往好的方向去。我们终究还是被贪嗔痴主宰的凡夫,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和正念,我们就会一直做出与贪嗔痴相应的行为,比如沉迷于游戏、过度饮食、一直抱怨不符合心意的事等。一开始可能只是小小的行为,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习惯,然后变成性格后就很难改变。 佛教里的“四正勤”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依据,以下: “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 …
文:杨康晖 在我还没说New Year Resolution (年度目标) 有用还是没用前,想问问正在读着这一篇的读者们,你们答案是? 新一年的到来,身边的朋友也许会分享或互相的交流大家新一年的计划有哪些?也可能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大家的年度目标和期待,若我们没有设定年度目标的习惯,我们可能就自然地“跟风”,无论如何都得设定几个新一年的目标,避免显得落后于人。然而,在一年后,这些目标是否真正实现了?实现目标后的感觉是满足和成就,还是发现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改变生活?或许,这值得我们深思:目标的意义究竟是为了迎合潮流,还是为了真正提升自己? 设定年度目标有用吗?我的答案肯定是有用的!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东西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但设定年度目标这件事是可以完全由我们所能把控的,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要为自己设下什么目标去努力。目标很重要,就像我们学佛时要发愿,发愿让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学佛、我们学佛的方向,设定年度目标就是我们自己告诉自己,下定决心去做让我们生命品质能提升的事情。 若要让年度目标有用,首先, 重点应该先放在我们为什么要设这些目标,这比起我们设了哪些目标来得重要。 目标,它就像我们的指南针,但是是否指引得对,那么我们需要先确保我们拿的地图是对的和那个目的地是我们要抵达得。再进一步的说,我们为什么要抵达那个目的地,若没有弄明白,即使最后地图对了,按照指南针前进,但是在抵达后,也许也不会真正的开心。很多年度目标最后对我们没用或是无感是因为那些我们为自己所设得目标不是我们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所以即使我们每一年设了一些目标,但是最后不是没有动力做或是最后了了之。 当我们清楚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后、清楚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设定目标后, 接下来就是设立什么目标。 和我们用GPS一样,设定的location一定要精准,甚至要考量到抵达的时间,所以我们设立目标也一定要精准和有衡量方式。举个目标清单里的常客作为例子:阅读。若我们设在新一年里我们要阅读,那么就过于笼统,这样,我们很难知道自己是否达成了目标,也难以衡量进度。相反的,我们可以具体设定目标,比如“在新一年内每月阅读一本书”或“阅读至少12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通过这种明确的目标,不仅能让我们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还能更容易追踪和评估进展,同时给予我们完成每个阶段性目标时的小小成就感,激励我们坚持下去。 设立目标仅仅只是个开始,而目标的发展和实现才是真正的考验。若大家曾为自己设下的目标努力过,就会体会到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会感到不舒服、疲惫、沮丧、无奈甚至挫折,这是因为我们在“对抗”惰性和习惯。这种感觉就像用不习惯的手来写字那般笨拙、不流畅。然而,若要达成我们的目标,…
文:沈薇利 一碗热腾腾的汤从碗底裂开的缝隙源源不断地流出,肠胃因吃错食物而翻江倒海,手机响起公司紧急呼叫的铃声,门外传来预约维修员的招呼声,隔壁家的狗狂吠不止;与此同时,后院的衣物正悬挂在即将倾泻的乌云下,电闪雷鸣声不绝于耳。楼上传来年迈母亲摔倒的惊呼声,而角落里,一只蟑螂已经悄然闯入卧室。面对这一切同时发生的情况,您会怎么办? 我想,每个人的反应都会不同。有的人可能会崩溃地嚎啕大哭,有的人会立刻冲向卫生间解决腹痛问题;有人会不顾腹泻的可能,立即冲上楼去扶起摔倒的母亲;也有人会丢下手中的汤,朝门外的维修员喊一声“稍等”,然后一边接电话,一边冲向楼上…… 这些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最合适”之说。 同样是繁忙的日子,有些人依然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仿佛一切都像游戏般轻松自在;而有些人则压力重重,整日愁眉不展。由此可见,“时间不够用”的真正原因不在于时间的多少或任务的繁重,而在于我们内心对这种忙碌状态的反应。 当我们感到时间不够用而焦虑时,或许更需要的是给内心腾出一些空间,停下来,静一静。这是生命给予我们观察自心的机会,让我们能够看清被欲望驱动的“想要”,以及现实中真正的“需要”。 “忙”而不“茫” 当一个瓶子装满了水,就算我们仍想往里面倒水,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顶多是保持瓶中的水量,甚至再往外拿出一些。生活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透过自我了解才能达至平衡的艺术。 了解自己,即是了解自己的身和心。明白自己身心的能力、条件和局限。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条件,有的人需要吃得饱饱的才能保持精力充沛,有的人则需要更多的睡眠来专注工作;有的人可以一日只吃一餐,但需要更长的休息时间;而有的人只需短暂的高质量睡眠,便能保证一整天的活力。 唯有在充分了解自己身心的基础上,才能洞察到那些超出自身能力和职责的“欲望”是引发烦恼的根源。这时,我们便能清楚地分辨出生活中的“想要”和“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着许多无法推卸的责任,比如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赚钱维持家庭的安稳、赡养父母等。当我们了解了自身的能力和责任,就能更好地安排时间完成这些任务。理解我们在世间的责任,了解自身的能力和内心的愿力,才能让我们更有效率和有品质地“忙”而不“茫”。 知苦,才能离苦 菩萨度众虽忙碌,但却不因忙碌而生烦恼或退转之心,更不会因此感到痛苦。这是因为菩萨的悲愿不是出于对自我的执着,而是由于看到众生的苦难,生起了拔除苦难的慈悲心。在这个过程中,菩萨不断放下自我、承担责任,减少“我执”,从而内心的清凉与喜悦自然增长。 反观我们自己,很多时候的忙碌来自于“难以拒绝”的请求和邀约。当我们感到难以拒绝时,或许是因为内心隐藏着“不想被讨厌”、“害怕失去关系网”或“担心失去好人的形象”等欲望。而这些欲望正是我们痛苦的来源。 佛教常说“苦”,这并不是消极的认知,而是因为只有看清苦的根源,我们才能有机会从中松脱执取,才有离苦解脱的可能。就好比一块便宜的糖果和一块昂贵的99%黑巧克力,您选择了昂贵的后者,自然就得放弃甜蜜的滋味。…
文:张喜崇 Free Rider或搭便车者,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所谓经济现象,就是有人不做贡献,只是享受他人劳动的成果;又或者是社会现象,一些滥竽充数的人,在一个社会群体中,享受着他人努力所带来的好处或名利。比如,在公司的集体项目中,没有努力却享受着和别人一样的酬劳;在社区中不缴交保安费,却享受着社区安全舒适的环境;在团体任务中,不付出努力却享受着任务所带来的分数和赞美。简言之,这类人,只是想要坐享其成,而不想付出与他人同等的努力。 但是现今社会也有一种 Free Rider 的假象,比如有些人在公司的集体项目中,某人被组员排挤,不让他参与讨论和决策;又或者在社区的保安课题上,一些居民就不赞同保安的计划,所以不愿意缴费;在团队任务中,一样努力但是所贡献的成果被组员嫌弃,虽然团队获得奖励或高分,但是个人的建议却不被接纳。这种情况,我归纳为 Free Rider 假象,因为搭便车者实际也愿意贡献,但是不被接纳;或是原本就不想要在同一辆车上,可是却被迫上了车。 我这里讨论的 Free Rider 是第一种情况,是搭便车者的恶习性,是一种贪。而第二种情况并不全然是搭便车者的问题,就不在这里展开讨论。第一种情况就是如果有人贪小便宜、贪图利益,我们应该如何自处。特别是在佛法的运用上,我们可以如何应对。《法句经》有偈颂曰: 此心难觉察,…
文:江暐颉 我们常常听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对于I人(内向的人)来说,主动认识他人并进行交谈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大学之前,是一位典型的IT宅男,电脑屏幕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平时,除了宅在家里打游戏,就是研究电脑系统。社交对我来说,是一件既陌生又恐惧的事情。 然而,正如佛陀所说:“跟善知识、善同伴、善密友为伴是成就梵行的全部。”(SN 3:18),与人相处对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加入学会,开启新的人生 在大学迎新周,看着众多学会招募新成员。这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直不改变,我就会一直这样。心想:反正在大学也没人认识我,我就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开始吧。开学第一天,还没上课,我就主动向同班同学打招呼,并介绍自己。这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对我来说却是巨大的突破。从那以后,我开始和同学们交朋友。 不久后,我加入了大专生社区服务计划(社服),这是我大学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特别是当我通过抽签,成为了联谊股的组员的那一刻,成为我突破自己的重要时刻。由于是联谊股的缘故,我时常需要构思许多团康游戏、教团员手语带动跳。起初,我对这件事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有些排斥。但是久而久之却发现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其他人不会因为你没有经验、出错而嘲笑你,反而会开玩笑、并且鼓励你继续把事情做到为止。 通过一次次的努力,在给别人带来欢乐的过程中,我的自信逐渐地堆积起来。 图1:朋友们都在欢庆中秋,而我却对着电脑屏幕 友谊的力量,让我不再沉默 当自己遇到挑战时,朋友们总是能给予鼓励和陪伴,让我顿时觉得,其实真的不需要什么事情都一个人扛。原来,会有很多人愿意和我分担,只要我愿意向他们求助。当自己学会了信任他人、愿意敞开心扉,给朋友们一个走进我生活的空间,我发现生活不再孤单,有人可以和我一起分担喜怒哀乐。即使在感到沮丧的时候,不想见人的时候,朋友们也会不经意间说出一些让我豁然开朗的话,帮助我走出困境。 除了社服,我还参与了其他感兴趣的学会,如佛学会、音乐创作协会等。在这些活动中,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逐渐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加上与他人更多的交流,我的知识面和话题也随之增多。 从不会说话,也能变得很能聊。我也学会了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即使是关于去哪里吃饭这样的小事,我也主动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