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觉照力

培养觉照力

文:亦宁师兄

《地藏菩萨本愿经》里提及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众生畏果,菩萨畏因,我们所造作的一切种种都是由意念而起。因此,培养善思善念便显得极为重要。以下列出几种方法,方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觉照力,以便能更好地觉察自己的内心。

1.写日记

回忆一天所接触的人,事,物,可有助于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此外,还可以反省,忏悔自己可有不恰当的行为举止,后加以改进,让明天比今天更好一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聚沙成塔终能有所裨益。

2. 禅修

参加禅修课程,或于家中自行禅修都能让内心平静下来。沉淀自己的内心,或能让自己有不一样的发现。禅修未必时间越长越好,每天睡前或起床后15到30分钟的静坐也可以是个很好沉淀自己内心的方法。很多微小的思绪,借由禅修也比较容易浮现,或能有机会发觉自己的 “潜意识“,或平时被自己忽略了的情绪及事件, 从而更加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图源:terimakasih0 | Pixabay

3.定期审视自己

过了一个学期了,反思自己这个学期过得如何?有没有太过操劳?有没有在家人、朋友、社团、学业等等中保持平衡?是否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呢?又或者新的一年来临的时候,去年的愿望清单” 完成了多少呢?自己是否有为清单上的愿望付诸行动呢?今年的 “愿望清单” 又有什么更动呢?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年又有什么规划呢?又或者回望过去的生涯,小学,中学,大学先修班,我们有什么成就?又有什么是可以加强及改进的呢?

4. 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晚上是否能安然入眠?每天是否有足够的精神上班/上课? 是否有头痛的问题?排便是否规律?是否有感到肌肉酸痛或紧绷呢?身与心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心理可影响身体,身体也会影响心理。 可以观察自身情况从而观照内心。如:或许是精神紧张所引起的肌肉酸痛,或者是压力过大导致头痛、失眠等;从而对症下药,也比较容易治本。

图源:Mohamed_hassan | Pixabay

5. 正视自己的情绪

情不重不生娑婆,我们身为有情众生,有情绪是正常的。我们对人对事感到喜怒哀乐是正常的,然而若是时时大喜大忧,那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所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正所谓三思而后行,说话行事前需思量再三方可付诸行动,切莫冲动行事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有时吵架时说了些气话,虽非自己的本意却伤害了别人,这又是何必呢?

图源:PhotoMIX-Company | Pixabay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时时勤于观照自己的内心, 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警惕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举止,并加以调伏及改正。如此方能遏制恶念,并引以为戒,从而心生善念,进而明心见性。

VVV追踪我们以获取更多大学生实用资讯与佛学知识吧!VVV

COMMENTS

WORDPRESS: 0
DISQUS: 0
error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欢迎追踪我们的Facebook及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