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人生的痛苦来自于这3个根源,你的烦恼也是吗?

原来人生的痛苦来自于这3个根源,你的烦恼也是吗?

原来人生的痛苦来自于这3个根源,你的烦恼也是吗?

生活在这样一个处处充满“贪嗔痴”的环境,你的快乐依然是纯正、发自内心、源自于你个人的,还是随波逐流、满足世俗眼光后的快感?是来自于你的无欲无求,或只是你当下欲望的满足?

图源:pixabay

什么是佛教指的三毒?

现代的人, 有时候自己所需要的并不多, 但想要的却可以是永无止境。

虽然说欲望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没有欲望,就不会进步,甚至说国家的繁荣、人类之所以会成功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是间接地由人的不满足、想要的不仅是现今所存在的,而产生的促进。

但是,欲望的无限膨胀,则是贪心。这是人类的苦难的根源,明显是很可怕的。

在我国,不难见到民众坠入种种的中奖骗局的新闻报导。最普遍的莫过于事主起初以为自己赢得了“巨额”,而为了成功提取此“奖金”便缴付指定数额给对方,岂知反被骗走金款,严重的甚至是自己银行户口所有的储蓄。

图源:pixabay

另一类就是充满冒险性的娱乐游戏——赌博: 总有人会成天幻想自己可以一夜暴富,并抱着侥幸的心态去赌博,因为认为自己总有一次是幸运的,以为能赚到“快钱”。虽说小赌怡情,但更要强调的是要知道“贪”和“贫”仅是一点之差,过度的赌往往都是以倾家荡产收局。

这就是因为“贪”、因为渴求某样或执着的想要,而导致事主自己陷入烦恼、把自己逼入生活的死局。

继续接上述的事件,若是事主们因为被骗或者是赌输而产生不甘愿的心态,感到非常气愤,再去诅咒、怨恨他人。

这就是佛教中所谓的“嗔怒”。

图源:freepik

事主之所以会有“嗔怒”是因为贪欲得不到满足或者是事件不顺自己的意愿时,对于自己处在的“逆境”意气用事、发脾气乃至于生理及心理的痛苦和异常。

这也是为什么“嗔”是作为可以残害身心的“毒”之一。

不幸的是,事主自我调节失败、开阔不了心胸,消化不了负面情绪,又想要解决自己的怒火,就造成了其他正经事都不想去管、满脑子只想着要去动手报复的心思。

的确,现在不就是不少亲人都会为了身外物,如:财产、房子、土地,而与亲近的人争夺、打官司,演变到六亲不认的这种难堪地步吗?

赌博的不也是为了一时的快乐,不听亲人劝告,跌入深渊,迷失自己,搞得家破人亡吗? 

等到终有一天忽然醒悟自己的所作所为时,为时已晚,又引发“新一轮”的烦恼。

无论凡事全凭自己的好恶,顺己则喜,违逆则怒,完全不明事理,是非不分地作出不理智举动。

图源:freepik

这,可以说就是人类的恶之根源——“痴”。

如何降伏“贪嗔痴”?

现在,我们都知道烦恼都来自三毒。棘手的是,三毒之间的息息相关使得它貌似是个无尽的轮回,那可有办法消灭“贪嗔痴”?

恐怕需要你下多一点功夫勤修“戒定慧”了,虽然不简单,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一旦戒除三毒,就能得到解脱了。

图源:网络

察觉自己生起的执着和贪心,并立马斩断它,阻止它的滋生,就能戒除自己的恶行。紧接着,怀着善心去开始行善,以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行。

图源:freepik

行善时培养自我的耐性、修炼内心,只有自己的内在安定了,心才能有力,才足以避免向外的暴躁、对抗自己对他人引发的愤怒及仇恨。

图源:freepik

凭着一颗安定又有力的心,才可以更加仔细地观察、思考人的种种举动,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或是对自己的作恶根源有了透彻、深切的了知,从而产生智慧、脱离愚痴。

结语

这三毒(贪、嗔、痴)既是人们生起烦恼的根源,又会使人造作恶业,妨碍个人的修行。

因此若要修佛道,必先勤修“戒定慧”三学。这样一来,每每遇见大事才不会手忙脚乱、判断错误,引发无穷无尽的烦恼。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有部律》

我们的身体、言语和意念都不能造恶,不能对别人生气。只要你能够把自己思想摆正,你的欲望自然就空了,再也不去主动做无益之事,自己找苦吃。

COMMENTS

WORDPRESS: 0
DISQUS: 0
error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欢迎追踪我们的Facebook及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