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佛系到底是怎么样?佛系的“佛”和佛教有关联吗?

其实佛系到底是怎么样?佛系的“佛”和佛教有关联吗?

文:靖宜师兄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交媒体已成人们的必需品。然而,网络盛行也造就了许多不良的网络文化现象的产生,如把人类窥探欲展露无遗的集体围观明星私生活事件、把未经过官方核实的“第一手消息”传播到人尽皆知而自以为自己是正义伙伴的键盘侠、自认为替天行道而充当“网络警察”对某人进行人肉网暴等。

同时,“年轻人的通用语”——网络流行语,也是其“衍生产品”之一。举例来说:内卷、破防、普信男/女、社恐、社牛、yyds。这些词对常在网上冲浪的你,是不是觉得耳熟能详,能够张口就来呢?

图源:Pexels

但今天我们要着重的是——“佛系”,这另一个从网络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的流行词。

“当个佛系青年……”、“当个佛系学生……”、“当个佛系玩家……”,

“我只要佛系减肥……”、“我只是佛系追星……”、“我打算佛系度假……”,

“我的佛系人生……”、“我的佛系恋爱……”、“我的佛系书单……”,

可以说,只要你是社交媒体的用户,你就一定无法避免地会看到这些“佛系化”词句。

要是问问大众对“佛系”的认知,相信他们从这些词句理解到的是不争不抢、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这是因为从字面上了解,人们肯定会因“佛”字而联想到神圣的传统佛教、宏伟的佛庙以及坐守佛堂的出家人,而他们认为的佛教秉持着的就是以上如此无所谓的态度,所以才会觉得“佛系”是从佛教衍生出的,并把“佛系”当成了就是这样。

但是你确定“佛系”和佛教真的有关系吗?佛系就是佛教文化、佛教思想吗?

图源:freepik

不管是什么样的“佛系”,它其实都只是披着佛教外衣、与佛教并无关联,更是对于佛教来说,是具有误导性的消极的词语。那些“佛系”大众只是借这个词彰显他们的生活态度,却没有深入去思考其背后来源及内涵,实则与真正佛教倡导的精神背道而驰,并不是佛教所倡导的精神。

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 ——摘自弘一法师《佛法十疑略释》。

其实,佛教并不是提倡无欲无求的人生态度。有使人进步的欲望当然是好事,但带有“贪”的欲望,也就是贪欲才是人们必须摒弃的。

图源:freepik

而在处事方面,以所谓的“佛系”:无所谓和毫不作为的态度面对问题或抉择也是不可取的。这种“佛系”只是间接地表明了人们面临问题时的压力,但它并不能引领人们去思考压力背后的根源,更没有向人们传输解决问题根源的理念,从而使问题一再搁置,不了了之,因此可说“佛系”只是一种自我欺骗罢了。

与流行的“佛系”态度恰恰相反,佛教认为在问题面前,人们应该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探究人生真相、实践、修行、改变生命,并拥有更好的未来因为,只有积极直面困难、不逃避,才是智慧。

就拿学习来说,要是这次考试考不好,自己就主张佛系面对,把锅甩给命运或考运差,而不去想想学习方式哪里出问题,这只将会令自己在同样的的问题中无限轮回。

当然也有一些人说着要怎样“佛系”、要“佛系”什么什么的,但其实他们也就这么嘴上一说,没有真正“实行”。或许是这类人们认为“佛系”根本解决不了什么吧?这现象也是值得社会去反思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种无意之间传播的“佛系”文化也极有可能影响了其他人。

因此,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应该时刻保持醒觉,才不会容易被负面的网络文化风气的畅行所同化,不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跟随其他人,让“佛系”这带有丧文化色彩的词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

就如昆明佛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程鹏所言,“佛教强调的是不要被任何现象所束缚,它教导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要是随波逐流,必会迷失自己的方向,那么我们也将失去对未来人生的掌控。

图源:freepik

因此,简单来说,“佛系”和佛教毫无关系,是两回事。

最后,对于“正统的”佛系,你只要记得,轻松不是懈怠,随缘不是随便,放下不是放弃,而修习佛法不是消极。

COMMENTS

WORDPRESS: 0
DISQUS: 0
error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欢迎追踪我们的Facebook及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