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遇到……

Life

Image by stokpic from Pixabay.

受访者: 叶静仪师兄

对于境随心转,圣严师父有说过一句话: 任何事都要往好处想,往坏处准备。我们事实上不可能做到境随心转,因为人,事,物都是外在环境,个人力量很难完全掌控。但是,能改变的其实是自己面对环境的态度。

1. 请问您有听过境随心转吗?

嗯,听过。据自己的了解,境随心转是当你遇到一些事情时,心态是否跟着环境转呢? 还是依据当下的环境,能够有能力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从中做出行动来改变当下的环境。

2. 请问您有没有体会过境随心转?可否分享一些亲身体验的例子?

尚记得有一次,当天有测验,我和一名朋友在课室外的大众读书区复习,两人专注的温习待会儿将会测验的课程。当时读书区有非常多的学弟学妹,他们正筹备及讨论学院即将举办的活动。由于活动日期逼近,他们都纷纷商量及策划。从中有很多的大声交谈和欢笑朗朗。在嘈杂的环境下,实在是难以温习,受到许多的干扰,完全无法专注。这时烦恼心生起,内心想着为什么他们要在读书区讨论,没看见很多学生在温习吗?

我把头转向朋友,他安然若素,全神贯注地温习着功课,一点为都没有被环境影响。当时很好好奇,心想为什么在这么喧闹的环境下,还可以如此淡然的温习功课。深处在喧闹中的字及,无奈的向他说道:”这里很吵,我无法平静地温习功课,难道你不觉得很吵吗?“

他听见我的话后,微微一笑,抬起了头说到:”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了所有喧嚣让心静下来,而是处在喧闹中,任然可以保持一颗平静不变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平静。“我听了顿时当头棒喝,他说的一点都没错,真正的平静无法像外攀援去求得,也无法凭借外界的事物使内心平静下来。

真正的平静来自于内心。燕飞湖面不留影,内心不起涟漪,安住当下,随遇而安。朋友道出了这句话后,提醒了我,让自己察觉到其实内心早已随着环境而转,因为无法接受吵杂的声音因此烦恼。同时也让自己无法按住本分,专注当下。其实很感恩身边有着一位善知识提醒了自己。朋友的一句话,让我明白当时自己的内心原来是这么容易被环境影响。有时,我们都过于在意执着当下的环境,忘了返照内心,情绪因此被牵引,而失去了原本平静祥和的内心。

Water dropping

Image by Arek Socha from Pixabay

3. 境随心转的过程是怎样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认识的境界变幻无穷,五彩缤纷,使内心扰乱,如何能境乱心不乱呢?这就要边做边学,边走边调整,随时调整好自己的方向及脚步,并实时时照顾好自己的信念,才不会因为人与事而乱了内心。心一乱,自然就失序。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人生中一定会有失误和犯错的经历。心事主人,身是仆人;心是主人,环境是仆人。所以若仆人再怎么能干都好,但却有头脑不清醒的主人,这样也是没用的。如果心随境转,那么就是仆人指挥主人,这样就不对劲了,不是吗?

有时候遇到人事问题,表面上虽然看起来是别人加诸在我们身上,实际上是自身习气的显现。随后便投入这事件或是这个人的看法和想法。若能将所遇到的现象不令自己其任何反应,此时心中便不惹人和尘埃,轻安自在。相同的,你若对压力虽有感觉,可是不起反应,淡然接受面对,这样就没有压力,运用你的智慧把它化为增上缘,使你的内心更强大。

4. 如果要实现”境随心转“,我们需要具备什么心态或能力?

生命中充满无数的考验与磨练,然而无论身处在任何的环境,我们应该感恩,欢喜及不求的心去随遇而安。以温和平静的反应去应付,应付后还得立即放下。在生活中,若要轻安自在,就要能做到一切往前看,也要学习【前脚走,后脚放】。

人要胸襟广大,心量放宽加上耐心沉得住气,最终一定会看到愿景是一片光明的。相反的,若心量窄小,心系乱境,耐不住气,这样就自然会动荡纷乱,被境界沾染,看不见日天的光芒。心量小则多烦恼。你每次都影响着黑暗,又如何能走向光芒?

解铃人还是系铃人,没热能封闭我们,只有自己会封闭自己;没有人能伤害我们,唯有自己会伤害自己,给自己压力。环境亦是如此,你若选择逃避不去坦然面对环境,绑得了身,却绑不了心。没有打地基的建筑,一触即倾。

5. 我们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境随心转“?

 

曾经看过一句话:”境随心转,事缓则圆。“不管环境有多糟糕,多坎坷,时时保持平和的心态,纷繁俗务,无不迎刃而解之事。

当遇到困难的事情时,先把心静下来,有条不紊的逐渐处理。静,乃是一种休息,更是一种修行。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喧嚣;所有伤痛,都来自于躁动。很多事情不在快,而在冷静思考后给与最妥当的处理方式。我们很多时候遇到一些事情,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本来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正因为情绪掌控不好,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复杂中起了无数的无名火及烦恼,同时也损伤了自己的福报。

办大事者都不会是风风火火,毛毛躁躁的。有句话说:”凡事要稳定,不要乱.” 这句话确实说得正有意思所在,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安住当下,处之泰然。用冷静思考的态度去改善问题,方能吧事情圆融处理。

Image by Engin_Akyurt from Pixabay

6. 境随心转其实关系到管理情绪的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还有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的能力。这在大学生活里,甚至入后职场上都十分重要。如果以佛教的角度而言,在大学时期,我们可以以什么方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呢?

主要是态度和心态要正确,若一开始对待十五态度不正确,心抱有成见,把自己局限的了解及认知套用在事物上。当事情不如你的期许时,就很容易被环境影响。试想想当事情不如意时,你能做到平心和气,如如不动,淡定地处理事情吗?

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即是指人们的内在体验,又包过人们的行为倾向。普遍上来说,态度前在内心,随后化为言论,表情和行为来反映。我们对带着人事物的态度,有时表示接受或赞成,又是表示拒绝或反对。这些种种的应对倾向就是态度。它支配着我们对观察,记忆和思维的选择,同时也决定着我们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些什么和将会做些什么。

你若保佑正确的态度,尽管风雨再大,你依然能在风雨中度过,也可以选择在风雨中作乐。要记得常保一颗阳光向上的心,不斤斤计较,对待认识可以多微笑,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身边的伙伴。这样就可以把心中密布的乌云给拨开,让太阳可以遍洒在你的心田上,让心灵幼苗健康茁壮的成长,将来成为一颗大树,风雨都能耐。

7. 这一期的《青青菩提》的主题是“转角,遇到… …?”其实说的就是自己心态改变了,事业也随着改变,我们看到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更能灵活地去想办法改变现状,或是解决问题。从某个意义来说,也就是所谓的“境随心转”。对于这个点,你有什么话想对还在挤的学弟学妹们分享吗?

人群中的境界难免不了纷纷扰扰,起起伏伏。然而能够在种种环境下保持不动声色,稳如泰山,这就是靠你的功夫得力。生活轻安时也要自我警惕,是是自我观照验收,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学习“事来则应,事去则静。”没有因为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而是自己失去心灵的平静和喜悦。同时在认识互动中,对出守住自己的内心,者可以慢慢从感恩继善解做起,感恩别人磨练自己,成就自己的内心坚定,并谅解别人失言,没有意识把话说好,以包容的心去宽待一切。把自我经历归零,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没有年龄限制,只要你对事物的欲望是和党的降低,将会得到更多的心安与快乐。

即使面对任何逆境或是磨练你会有种种感受及反应,我们也是要学习是它: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来打开心门。这样才不会让烦恼久置心中,唯有保持一个单纯寂静的心,烦恼就比较容易和我们说再见。生命的规模没有一种绝望,就看你如何去温暖照亮你的心。

COMMENTS

WORDPRESS: 0
DISQUS: 0
error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欢迎追踪我们的Facebook及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