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文:陈修慧师兄
这些声音尤言在耳:
“其实你应该少参活动,多专心在学习。“系友如是说。
“喂,这样下去不行啊,我们很担心你耶⁓”姐妹们如是说。
“又是佛学会活动,到底有没有读书啊?”母亲致电时如是说。
在我内心还有一把自己的声音是这样说的:
“这是你的职责耶,别的理事也是忙得焦头烂额的,你不做还指望有其他人会来帮你?”
“佛法难闻,这是难得的机会,去吧⁓”
“这活动本来就你负责,你不去是要让搭档累死吗?”
曾经的我
曾经承担佛学会理事一年半载,我以为自己可以兼顾活动与学业,但事实上是两头不到岸。一等成绩一落千丈,从此成了二等成绩。曾经以为学长们或法侣们的成功之道可以是我的解决方案,但后来发现,那并不能完完全全套用在我身上。我时常纳闷,为什么我会落入了两头不到岸的狼狈之中。是我太没能力了吗?所以不懂得时间管理、人力资源、工作分配等等,才搞得自己没空也没力气顾及学业?又听说有些学长很强大,每天都在办完例常活动后,熬夜读书,所以我也尝试这样逼迫自己。就这样盲目地忙着,终于生病了,那次为了自己生病而生气地大哭了一场,因为生气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我是个超人;我只是凡人
回想起来,是我没有如实看待自己吧,我一直都活在自己的期待中,期待自己是一个什么都会的人,期待自己是一个不用休息的铁人,期待自己每天只睡四个小时隔天去上课依然可以专心听课。。。。。。在不断重复同样的痛苦后,我才发现我不是我以为的那个自己,我是凡人,我是个办活动的新手,也是个学习较慢的学生。我知道我又全力以赴去把一切学上手,但这些因缘也促成了现实与期待上的差距。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然而,我必须承认,我还没学会“兼顾”所有重要的事情。
Image by ElisaRiva from Pixabay
放手与平衡
后来,我学会了放手与平衡,对于哪些才是眼前当下迫切而重要的事情,我们要从多方面来衡量,对于那些“弃之可惜”被迫要放手的事情不需要感到懊悔,因为你知道什么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我们可以追逐理想,努力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状况。如果在付出努力之后没有达到自己所期待的效果,请不要气馁或后悔,那是因为我们还有不足,当下的因缘无法一次性让整件事情圆满,需要做的是将这次的不圆满化为我峨嵋你未来达到理想的宝贵经验。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很傻,没能力还去承担。如果有人问我会后悔太积极参与活动而输掉学业吗?我会说“不会”,事情已经过去,我们无法倒转重来。每个决定都来自于一种初衷,当初决定承担理事亦是如此,这个初衷来自于对佛法的感动和延续。而我清楚知道,“承担”即是承担一切责任、牺牲和后果,当然也承担了它给你带来的学习、快乐、成长。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