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用功时,心里到底是以怎样的态度来用功呢?这也会造成对禅修莫大的影响。而这方面的问题是内心的,因此,禅修者须自己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切莫掉入偏差的心态。
要知道,我们在茫茫生死大海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不知经历了多长的时间,因此内心的烦恼根深蒂固,不可能一禅修,一用方法调和身心,所有的问题一夜之间马上消失。因此,在用功时,不能急于马上要看到效果,须有耐心,按部就班,持之以恒,细水长流的用方法调和身心。急则恐反效果,所谓「欲速则不达」矣。
依缘起法则运作的世间,因缘具足而生,因缘离散而灭,我们需耐心的老实用功,累积资粮,当因缘具足时,「水到渠成」。千万勿因急着要马上见效而误入歧途。
此外,也有者在禅修用功时总是想找最好的方法,他们忽略了基础功夫的重要性。因此,总是好高鹜远的要修最好的法门,最接近成佛的方法,甚至动不动就以为自己开悟了,得道了,成佛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宁可踏踏实实的把解行的基础扎稳,把禅修基本功夫,如:放松、数息等方法练习好,也不去建易坍塌的空中楼阁。
其实,何谓最好的法门?与当下身心相应的法门,即是当下最好的法门。也即是在当下身心因缘具足下能用上的方法,即是最好的法门,因为这才有达到调和身心的作用。因此,不必追逐方法,唯有老实用方法,让用功过程中真正有调和到身心。
如果越用功,发现身心不但没有越来越放松,反而越来越紧绷……
如果越用功,发现身心不但没有越来越安定,反而越来越烦躁、不安……
如果越用功,发现心不但没有越来越清明,反而越来越乱而模糊不清……
如果禅修用功过程中,有碰到以上的状况,或许需要省查自己,或请示有正知见且有经验的禅修老师,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是动机?知见?心态?还是方法的应用出了问题?找出问题,慈悲接受自己的不足,或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与纠正,调整自己,修正自己的偏差,走回正轨。
释继持
2020年5月2日
于加影清流苑
(行动管制令4)
COMMENTS